中新社北京11月30日电 (记者 董子畅)“互联网+地震”论坛30日在北京举办。记者从论坛上获悉,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地震信息推送至广大网民,以降低地震灾害损失,甚至能进行有效的地震预警。
地震预警是指地震在震中发生时,破坏性地震波在到达预警目标前,利用电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在灾难到来前几秒到几十秒给出警报的技术。研究表明,地震发生时,如果预警时间为3秒,可使人员伤亡比减少14%;如果为10秒,人员伤亡比减少39%;如果预警时间达到60秒,人员伤亡则可减少95%。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蒋海昆介绍,近年来,中国地震台网地震监测能力和信息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从汶川地震14分钟对外发布地震参数,到雅安地震的55秒发布,进步是明显的。
“地震预警有其局限性,大地震的震中损失是非常严重的。”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山有表示,地震预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个环节共同参与才能发挥减灾实效。因此,地震紧急信息服务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特别是各大互联网企业。
目前,从接到中国地震台网的速报数据,到信息成功推送,整个过程需要60秒左右。在未来,目标是让这个过程缩短到接近0秒。
此外,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潘怀文透露,中国地震速报机器人也即将上岗,为各方提供更为详细的基础背景数据,如:震中附近的村庄、乡镇,离震中最近的县级市、地级市和省会城市,以及该区域的历史地震消息等,更大的地震还会包括震中的天气预报信息。今后,地震速报机器人的速报内容还将进一步被拓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