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北京市召开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决定北京市各市属行政事业单位,将在2017年整体或部分迁入北京通州行政副中心。图为11月11日,郝家府村已经被绿色网罩笼罩。 中新社记者 张浩 摄
中新网11月30日电 近日,北京市委又进一步明确要“集中力量建设市行政副中心”,并公布“北京各市属行政事业单位将在2017年整体或部分迁入通州”的消息。对此,美国《侨报》27日文章称,北京看起来早已像个“体态臃肿、步履蹒跚”的老人,功能过多聚集、人口大量拥入,资源承载力严重超标,喧嚣、污染、拥堵、房贵都成了这座城市的负面标签。如今,中国政府下定决心,将借助“行政副中心”在未来五年解决它的“大城市病”。
分析说,副中心的发展绝不能重蹈大规模的“造城运动”,要“减量提质”,打造一个宜居宜业的新通州:通达的交通,多条河流富水贯穿其中,处处可见林荫大道,步行和自行车成为主要出行方式,优质的医疗、教育资源配置齐全,城内水绿交融,城外田园交织,期待这份诱人的规划蓝图早日实现。
今年8月,一份全球宜居城市排名显示,北京位列第69位,蝉联中国内地最宜居城市,这则新闻遭到网友纷纷吐槽。其实,宜居是个综合性指标,涉及多个定量和定性因素。北京有着太明显的长处,它的高度发达注定了它的排名。相信行政副中心的建设会让北京脱胎换骨,变得更加宜居和迷人。
该文说,从历史与全球的视野来看,副中心建设是世界多国应对“大城市病”的普遍措施。不过,伦敦、巴黎、纽约、东京、首尔等大城市都曾有过深刻教训。比如,巴黎在副中心建设中,高估了人口与经济发展,使得规划的8个新城起初没能发展起来;伦敦都市圈的一些副中心轨道交通与慢行系统作用不突出,没有从根本上削减拥堵问题;首尔的副中心世宗市在生活配套设施方面不足,种种问题导致一些国家中心城市发展的停滞、经济地位的衰落。
而中国国内一批大城市多数也曾实施过副中心建设,但其中一些已经成为了烂摊子,还有一些看上去很美,但没有实现平衡发展。
文章表示,希望北京的行政副中心能够从国内外留下的这些经验和教训中走出一条新路,成为中国大城市治理的成功典范,为了北京,为了京津冀,也为了整个中国协调发展。(钟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