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约翰内斯堡11月29日电 (记者 宋方灿)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开幕前夕,南非金山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谢尔顿向记者解析了他眼中的中非合作。在他看来,与中国合作是国际合作中一个极大成功的故事,中非传统友谊愈久弥坚,中非合作更是放眼长远,几乎惠及非洲的每个角落,每一个人。
谢尔顿教授认为,中非合作在当今的国际体系中被广泛认为是一个最主要的成功故事,是有建设性和积极意义的互利合作的典范。中非合作也是南南合作的典范,是具有建设性的新模式,推动了非洲发展议程的前进,帮助非洲实现工业化进程、发展经济并减少贫困,为非洲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中非合作论坛给了非洲以北南合作及原宗主国与殖民地合作之外的选择,在国际舞台中为发展中国家发出更大的声音,对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他表示,中国是非洲发展最关键的伙伴,中非合作论坛提供了一个全面对话的机会,为非洲的长期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为未来共同繁荣描绘出了蓝图。中非合作论坛是建立在平等和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中非交往友好而有建设性。中非具有传统友谊,中国帮助非洲很多国家争取到了民族解放和独立,现在又帮助这些国家实现经济解放和发展。
谢尔顿从中国帮助非洲修建基础设施、企业在非洲投资开厂、中国为非洲提供的大批物美价廉的商品及从非洲购买商品促其经济发展等方面,向记者全面阐述了中国在非洲的存在,以及为非洲提供的极大帮助。他认为,中非合作论坛成立15年来,中国极大提升了非洲的发展水平,为非洲建设了大量的公路、铁路、桥梁等基础设施,有助非洲国家的长远发展。没有这些必要的基础设施,非洲今后的减贫和发展就是纸上谈兵。
谢尔顿指出,中非之间经济的互补性强,需求增加且互相需要,市场前景看好。中国公司在非洲大陆很活跃,在整个大陆都能看到中国人和中国企业的身影。目前,在非洲积极投资的中国企业超过2000家,他们帮助非洲生产出市场上亟缺的商品,训练工人并解决就业问题,增加当地税收,改善民众的生活水平。中国在采矿、基础建设和电信方面的投资,对非洲的发展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推进。目前中非间的贸易额已经超过2000多亿美元,有非洲学者认为,良好的贸易和双边关系都将让中非双方极大受益。
谢尔顿特别驳斥了“中国从非洲掠夺资源”的西方论调。他表示,非洲增加对中国的原材料出口并从中获益,价格提高获得了机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推动非洲的经济增速很大的一个因素就是来自中国的商品需求,中国推动了对石油、天然气和其他原材料的需求,对于非洲资源出口型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积极作用。
谢尔顿指出,有关“中国制造业冲击非洲本土制造业”的说法也缺乏理论和证据支持。他认为,出口到非洲的中国商品让普通民众受益,摆脱了过去从其他国家高价进口商品的境地。有西方舆论鼓吹说,中国的制造业影响了非洲制造业自身的发展。这种说法其实是夸大其词,很少有证据表明中国的制造业影响到了非洲本土的制造业。非洲工业发展的挑战来自于全球,而非单单中国一个国家。
谢尔顿还指出,除了贸易和投资,中国还为非洲的发展提供其他领域的帮助,如中国帮助非洲增强粮食安全和能源保障能力,发展通信网络,改善医疗设施,积极参与非洲的维和行动等。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中国推动了双方民众之间的友好交往,维护了非洲的和平与稳定。
对于今后中非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升级,谢尔顿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表示,在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下积极的中非关系的发展,有助于中国对非洲投资的快速增长。中非双方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各领域的合作关系,寻求有特色的、高质量的让双方共赢的合作方式,建立更加强大、更加有效、更加可持续发展的发展伙伴关系。他建议,中国今后的对非合作政策多与非洲的发展伙伴们同步,尤其是与非盟2063年发展计划步调一致。同时,他也建议非洲国家的领导人应该努力向中国推出有远见的政策,营造政治稳定、商业友好的良好宏观经济环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