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28日电 (记者 丁栋)随着共享经济、互联网金融等新经济模式在中国的兴起,对共享金融的研讨也日益深入,28日在北京举行的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上,多位经济学家指出,共享金融作为一个金融资源供求双方的直接交易系统,在实现普惠金融,以及缓解现代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论坛发言中,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提出,共享金融在本质上是整合线下金融资源,优化金融资源供求双方匹配,实现其直接交易。目前国内共享金融的发展只是初露端倪,但发展速度惊人,以众筹为例,截至2015年上半年,众筹平台总数量达到211家,其中53家属于2015年上半年诞生的新平台,成功募集46.66亿元人民币。
姚余栋表示,从金融资源的供给来看,中国绝大部分资金都要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来实现间接融资,投资者投资渠道相对窄,收益相对低。调查显示,规模以下的小企业90%没有与金融机构发生任何借贷关系,小微企业95%没有与金融机构发生任何借贷关系。共享金融模式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实现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交易,一方面拓展融资空间,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等尾部需求者获得融资,也极大地拓宽了广大居民的投资渠道。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在论坛上表示,对于共享金融来说,技术的突飞猛进为商业模式的创新插上了翅膀。制度的变迁创造了更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这是一个全新的金融生态环境。共享金融的理念与模式的发展,有助于抑制部门的过度扩张,通过拓展金融领域,来实现基础设施与规则层面的自主型创新。
该论坛由《当代金融家》杂志和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联合发起、华夏经济学基金会为支持单位。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副理事长王广宇表示,共享金融是一种新供给,需要以IT技术和互联网渠道为桥梁,使公众能够平等地共享社会资源,彼此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享受经济的红利。公众直接参与金融,互助受益,发展共享金融,有助于缓解和根除现有金融体系的一些弊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