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毅展示“箭扣客”活动集锦。
“箭扣客”在捡垃圾。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放在环保理念上,也有每个人不同的理解。邹毅,一位普通的北京市民。从组织“箭扣客”到野长城捡垃圾,到封存两辆私家车,平时出行只靠公共交通,近三年来,他用自己的点滴努力改变着周围的朋友,通过网络,也影响着不计其数的陌生人。
发起“箭扣客”长城捡垃圾
邹毅从事的工作与环保相关,他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身份,是“箭扣客”的发起人。这是一个在长城捡拾垃圾的民间组织。
身为户外运动爱好者,邹毅在一次户外运动中登上了箭扣长城。这段素来以奇险著称,同时也经常因驴友的意外事故见诸报端的野长城,名声虽然越来越大,但是垃圾也越来越多。2013年9月,邹毅和20余名同为户外运动爱好者的朋友,一起组成了“箭扣客”,并顺利完成第一次捡垃圾活动。至今,除了极端恶劣天气,每周六,这些“箭扣客”们就相互约好,一起拼车前往长城脚下的西栅子村。他们背着的登山包上,都会绑上一个白色塑料袋,用来捡拾路上见到的垃圾。
邹毅说,曾经有一度,“箭扣客”进入西栅子村时,不需要缴纳每人次20元的“门票”,西栅子村减免门票的决定,也使邹毅很感动,“这说明我们的活动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但是随着与村民日渐接触,大家发现,这里的生活条件还太艰苦,留在村里的,都是一些老人,年轻人全出去打工赚钱了,“门票”收入是老人们改善生活的一项保障。于是,重新交纳门票,也成为“箭扣客”们相互间的默契。经常走访贫困老人,更成为“箭扣客”们长期坚持的事。
封存私家车出门靠地铁
“保护环境,我们总得做点什么。”邹毅发现,北京的污染源与汽车有直接关系。于是他的生活习惯为此也发生了改变。他封存了自家的两辆轿车,日常出行,坚决乘坐地铁,能够步行的尽量步行。“个人的力量总归有限。社会应该达成这样的共识:每个人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尽量去选绿色环保的方式,达到减少排放。”
曾经参加过的一次环保活动,至今都让邹毅印象深刻。那是一家专门制作比萨饼的公司。活动是在东直门附近召开的,邀请了来自大使馆等各界嘉宾共计300多人。活动开始前,每个人都被要求填写一份调查问卷。问卷中提出了很多细致的问题,比如“您乘坐的什么交通工具来此”。活动结束后,包括邹毅在内,每名参与者都收到了一份感谢信。信中详列了在此次活动中每个人的“能耗记录”:耗了多少能源、做了多少比萨、消耗了多少原料、用了多少人工……最后,累计得出产生的排放和能耗总量。更惹人关注的是,活动主办方提议大家共同种植15棵树,通过这种“绿色”行动,来消抵此次活动带来的能耗和排放。
“从这件小事中,我体会到,任何社会活动都会涉及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以前,我去超市买酱油恨不得都得开车,后来封存私家车后,我发现自己对车的依赖越来越小。”邹毅说,现在出门,四站地以内的路程他全部步行,超过四站地的,他就坐地铁到达。所以,对于绿色出行,每个人其实都是有选择的。
365天连拍天气引发关注
“我现在感觉自己就像是个自媒体。可能这些每天累计起来的照片,比单纯的数据和说教都更形象。”在邹毅这几年的环保“个人里程碑”上,历时近三年、累计一千多张照片的大气日记是其中很亮眼的一项。
邹毅家住北京电视台附近,从2013年1月27日开始,他开始以电视台的大楼为背景,每天拍摄一张北京天气的照片,并将这组照片命名为“一目了然”。尽管是突发奇想,但是,邹毅觉得,相比现行的数据播报天气以及说教式的宣传,这些方式都太抽象、太不接地气,如果能在同样的时刻和地点拍下全年的照片,天气好坏自然就显示出来了。
于是,他每天都持同一部手机,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按下快门。到了第64天时,他将所有的照片拼成一张大图,在微博和朋友圈里引起了巨大关注。直到今天,同样的事情,他依然在坚持。目前仅微博累计点击阅读量,就已达到两千多万次。
“持之以恒做几件环保的事。2013年我把‘一目了然’做的有意思了,2014年我把‘一目了然’做的有意义了,2015年争取把‘一目了然’做的有价值些。”这是他在微博上的一段签名。“苦不苦?怎么坚持下来的?很多人都会这样问。我的回答是,当然很苦很乏味,但是当一张张的照片放在一起后,我希望大家看到了、震撼过后,能关注并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对于天气,邹毅说,以前他也会抱怨,为什么会出现雾霾?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理性观察,他也在常常反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进而又会问,我们能做点什么?
“每个人需要做出一点点改变。”这种体会邹毅感触最深。就像照片,从当初被人称之为“每张都不入流”,但是把这些照片放在一起,所有人都被震撼;到“一目了然”的拍摄进入第二个年头,几乎每周都有人前去拜访,关注的人越来越多,“绿色也要因人而异。它不是口号,它关注的是每个人每天的行动,是不是以绿色的标准要求自己,是不是在意了。改变,其实是从点滴开始的。”
策划/文字 刘琳 J015
纪晨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