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中国边城二连浩特的温商“背影”
2015-11-21 16:36:00
 

  中新网二连浩特11月21日电 题:中国边城二连浩特的温商“背影”

  中新网记者李爱平

  初冬的二连浩特寒意频现,但位于该市中心的温州国际商贸城内却一片欢腾。来自中国内地和俄、蒙的商界人士穿梭其间,构成一幅新时代的《清明上河图》。

  不过,隐含在其中的“温州商人”则显得“卓尔不群”。在过去的10年,甚至更早时间,他们基本上“垄断”了丝绸业,并借由中蒙边境将“丝绸”运往俄、蒙等世界各地。

  温州国际商贸城负责人之一罗宝田说,在二连浩特从事丝绸业的这些温商们,虽早期筚路蓝缕,但在当下,已用“丝绸“”成功开启了蒙俄的商业之旅。这些温州商人为了能尽快的打开蒙、俄市场,不仅在短时间内学会了普通话,更让他惊异的是,温商们所说的蒙、俄语水平,即便是当地人亦不能及。

  62岁的许圣悦说,从上世纪90年代他即来到二连浩特做丝绸生意。与他一同并肩作战的丝绸生意人约有20多名。

  按照许圣悦的讲述,这些在二连浩特从事丝绸贸易者的路径为:与江苏的杭州等地厂家联营,发货至内蒙古二连浩特,然后出口至蒙古国及俄罗斯

  “大致估算,我们这20多名温商每年出口蒙俄的贸易额至少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许圣悦称,这些出口的丝绸在蒙俄地区主要做民族服饰,市场潜力巨大。

  但如今由于年龄的原因,许圣悦表示,通过电商撬动蒙俄市场的任务,将交给他的儿子及孙子。

  温州国际商贸城负责人罗宝田透露,目前来二连浩特的温商们大多都已经在这里定居,且购置了房产,他们的孩子都在当地上学。”

  罗宝田称,温商们在这里的口碑非常好,诚信经营,和当地民众相处融洽,甚至一些蒙、俄的客商也是他们生活中的好朋友。

  内蒙古二连浩特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立华对记者说,二连浩特最早曝的大名是在1992年,作为改革开放城市之一,这里占地面积仅1.9平方公里,被贴上了“袖珍小城”的标签,由于跨境商贸繁盛,经媒体大量报道,二连浩特名气日隆。

  为了更大程度的吸引国内外客商的光顾,之后二连浩特陆续扩展至18平方公里。在过去的10年里,二连浩特在温商的投资下,修建了代表二连对外窗口的国际商贸城。

  当初修建该商厦的温州商人应洪巨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回忆说,当时这座“气派”的商城中温商是主流,之后有越来越多的蒙俄商界人士纳入其中。而在对外贸易“垄断”丝绸业的群体中,温商则一枝独秀,无人能望其项背。

  罗宝田介绍,目前该商城共有600余个摊位。其中温商仍是市场主流,共有约60多家商户,占到整个商城的1成。

  记者注意到,受当下中国经济形势疲软所致,即便是在中国边城二连浩特亦出现了实体店生存艰难现象,这张对外名片如何“过冬”也是温商们必须面对的难题。

  中新社记者走访发现,为了能够尽快适应当下“互联网时代”,一批出口丝绸业的温商们已开启新一轮“头脑风暴”。他们开始利用“微信”营销留住老客户。罗宝田说,这些温商们正在“抱团取暖”想更多办法迎接挑战。(完)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新闻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