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中国发布应对气候变化年度报告
2015-11-19 18:28:14
 

  原标题:中国发布应对气候变化年度报告 专家称各国减排须坚持公平等三原则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兰旻):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9日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5年度报告》。报告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通过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节能与提高能效、优化能源结构、增加碳汇等工作,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显著成效。专家认为,在即将召开的巴黎气候大会上,中方愿意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与各方一道确保会议如期达成协议。

  此次发布的2015年度报告,全方位介绍了中国过去一年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效。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6.1%,比2010年累计下降15.8%;“十二五”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1.2%,比2005年提高了4.4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了21.88亿立方米,超出此前承诺的15亿立方米的目标。

  今年6月,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明确提出于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到2030年非石化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表示,要实现排放峰值的目标,主要是通过节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中国近20年,累计节能量占全球的52%,加上最近这两年,应该是52%以上。也就是说,全球的节能总量当中,中国占了一半以上。最近这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的总装机容量中,中国占了25%;2013、2014年增量当中,中国占了37-40%,也就是说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近年来,中国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把它作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久前召开的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也明确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何建坤称,“十三五”期间应重点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用制度保障经济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将促进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我们为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危机,也在大力促进能源节约和能源替代,这也是我们积极促进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也为全球保护生态做出中国的有力的贡献。”

  巴黎气候大会将于近期召开,会议将达成关于2020年后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提议。解振华坦言,目前来看,各个国家的态度是积极建设性的,但仍然有一些分歧,中国的立场是希望能够达成一个有力度、有雄心并且有法律约束力的巴黎协议。要想通过这个会议的成功,必须要建立政治上的互信,“过去谈判和公约、议定书已经取得的共识,各个国家应该认真落实。比如说,发达国家在2020年之前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排放至少25%-40%。而且发达国家也承诺,到2020年之前每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金的资金支持,还要建立技术转让机制。我们希望这些承诺或者是要求都应该得到落实,这是建立政治互信的基础。”

  何建坤认为,在建立政治互信的基础上,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时还应当遵循此前共同达成的一系列原则他认为,在巴黎气候大会上,各国在采取积极的减排行动时,必须要依据公平的原则、共同有区别责任的原则和各自能力的原则,“必须要体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不同的历史责任、国情、发展阶段和各自的能力,在这个达成的最终协议中,不能仅仅注重减缓,同时也要注重适应、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各个方面的要素,要达成一个全面和均衡的协议,促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全面持续和有效地实施,这是巴黎大会应该遵循的一个目标。”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