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1月17日电(记者 周锐)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义平17日从国际比较的视角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进行解读。他表示,产业发展的动力在不同阶段是不一样的,中国过去得以快速发展的动力在新常态下必须转换,这就是创新和调结构。
李义平是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理论专家座谈会上说这番话的。
他表示,一个追赶型国家一般会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基于后发优势、劳动力和资源环境便宜等优势的快速发展阶段。第二个阶段就是一个稳健的增长期,这个时候经济体开始追求质量和效益,经济增长速度会明显慢下来。第三个阶段就是成为一个发达国家,经济增速不仅慢而且趋同,但经济增长质量更高。
另一方面,产业发展也存在三个环节:第一个是研发环节,其中的关键是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第二个阶段是制造;第三个阶段是世界知名品牌经营。
在李义平看来,中国目前处在一个稳健的增长期,但是中国大量产业却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端。这样的发展阶段特点和产业特点决定了中国经济新常态呈现出四大特点:
其一是经济增长速度不会那么快了,但每个百分点带动绝对量是增加的;其二是中国将会更重视产业升级;其三是需要通过创新和结构调整转换发展动力;其四是需要解决市场经济体制机制对创新的支持不足等问题。
李义平强调,调结构对于新常态下的中国非常重要,因为结构制约着经济发展空间。因此,当下中国产能过剩问题、产业结构难以升级等问题都需要引起关注。
李义平强调,目前中国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该创新的创新不了、该退出的退出不了,“提升方面有问题,退出方面问题可能更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