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黔东南州一传统村落掠影贺俊怡摄
图为2015首届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开幕式现场贺俊怡摄
中新网凯里11月16日电 (谢高攀)11月16日,2015“首届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举行,来自海内外的500余名专家、学者热议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应以保护为重,须理性开发。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各民族珍贵和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近十几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日益加剧。据相关机构的调查数据表明,2000年到2010年之间,中国自然村落总数从363万个锐减为271万个,其中不乏一些具有历史、民族、地域文化和建筑艺术研究价值的传统村落。
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研究理论体系创建者胡彬彬教授认为,传统村落及其文化的消失,意味着失去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千年的田园风景及其人文内涵,危及到民族文化的安全和国家社稷的稳定,在社会发展中,必须重视如何保护。
为保护这一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资源,中国开始了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之路。中国高层提出“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013年以来,国家住建部公布了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传统村落保护纳入了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
然而近年来,关于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该如何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一直没有统一的答案。有专家称,甚至部分地区为了传统村落的发展,改变所谓“落后”的面貌,开始了大力开发,投资大额资金用于房屋改造,统一建筑格局、墙体颜色,这不是保护,而是另一种“消亡”
“大约从2000年开始的十几年时间里,我国农村建设了难以记数的新房子,基本上都是4-5层高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水泥、铝合金、白磁砖材料是比比皆是,与传统的白(红)墙黑瓦的传统村落景观是格格不入,给古村落的整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戴志坚博士说,现在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可以说是“一窝蜂”:申报一窝蜂、规划一窝蜂。
图为黔东南州一传统村落掠影 贺俊怡 摄
美国龙安集团总裁饶及人说,一个城市得规划设计应以人为本,必须结合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以人为本就是以民文本,而不是以商人为本或以官为本,是以最终的使用者为本,而非以开发商或行政官员的意愿为本。
据悉,此次峰会以“保护·传承·发展——传统村落与现代文明的对话”为主题,目的就是搭建一个传统村落与现代文明对话的平台,重新审视传统村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价值,深入探究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出路。
据介绍,黔东南州有自然村寨3900多个,其中有276个村寨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入选数量居全国地州市第一,占全国总量的10.8%。近来年,黔东南州相继出台了《传统村落保护实施办法》等地方性法规,设立了专门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扶持资金,致力于建立起一套严厉、系统的传统村落保护制度。
中国住房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赵晖表示,传统村落保护的基本要求有三:一是保持传统村落空间的完整性;二是保持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存在的真实性;三是保持传统村落经济发展的延续性。
同时,峰会期间,与会专家学者还联名发表了《2015首届“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黔东南宣言》,并发起成立了“贵州中国传统村落联盟”,希望通过黔东南峰会,以点带面,形成全国乃至全世界对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