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机昂首起飞,李通重返蓝天。王猛 摄
进入座舱,李通认真检查录入飞行数据。王猛 摄
11月9日,塞北某机场早已白雪皑皑,气温已然逼近零下10摄氏度。然而,寒冷的天气却丝毫没有影响沈空航空兵某团参谋长李通内心的热切期盼。时隔50天,今天他再一次坐进心爱的战机,即将重返让他魂牵梦萦的蓝天。
今年9月19日晚,李通在驾机执行训练任务时,突遭发动机空中停车重大险情。在198秒生死考验中,他2次尝试启动发动机,3次调整战机航向,最终将战机对准无人区,在离地351米的低高度惊险一跳,成功避免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巨大伤亡。然而,由于跳伞高度过低,他的腰部、颈部受到不同程度伤害。
对于一名战斗机飞行员而言,坠机、受伤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告别蓝天,曾经触手可及的蓝天似乎一下子就变得遥不可及。
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考验着李通。然而,残酷的考验反而让他更清楚认识到,蓝天已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也愈发坚定了他重返蓝天的决心。躺在病床上,他向自己、向战友许下诺言:一定把伤养好,早日返回工作岗位、重返蓝天。
这是一个男人的诺言,更是一名空军飞行员的承诺。受伤后,在连站立都困难的情况下,李通始终以最乐观、最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主治医生金海蛟感慨地说:“发生如此严重的飞行事故后,还能这么乐观、这么坚强、这么积极配合治疗的飞行员令人敬佩。”
“治疗过程是痛苦的,可心里却越来越充满希望,我甚至都能感觉到身上的细胞都在一个个苏醒、活跃起来。”11月4日,由于身体状态持续转好,李通终于拿到了朝思暮想的“蓝天通行证”——一张体检合格单。此时的他,忍不住与妻子相拥而泣,终于迎来了“新生”!
从坠机到体检合格,在这短暂却艰难的45天中,李通始终没有放松要求。他时刻把飞行放在心里,不仅床头上摆满飞行作战相关书籍,甚至做理疗时都不忘带上笔记本电脑学习,他对笔者说,“理疗时间长,不学习点什么就太浪费时间了。”
而在地面观察期间,模拟机就成了李通的最爱。“这段时间只要一有人敲门进来飞行,十之八九是参谋长。”模拟机室管理员罗万余告诉笔者:“李参谋长说,他必须把飞行的感觉保持好,时刻做好重返蓝天的准备。”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天比李通预想的来得更早。尽管二等飞行事故飞行员恢复飞行的时限是短暂的,但对视飞行如生命的李通来说,却是那样漫长。
50个日日夜夜的等待与准备,此刻他信心满满。戴上崭新的飞行头盔,迈着稳健的步伐,登上战机。报告,开车,加力,拉杆……所有动作一气呵成,巨大轰鸣声中,战机呼啸而起,跃上新高度。(张晋华 王 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