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天猫一天销售912.17亿元,京东下单量超过3200万单,苏宁易购订单量达358%的高增长……犹如海啸般的“双11”网购潮在渐渐退去,但从中释放出的消费变迁和产业升级等新动向却正在深度演绎。
随着年年交易额的攀升,“双11”如今已成为全球经济和传媒高度关注的一个现象,变成观察和形容中国消费的一个指标。
“双11”印证中国消费的供给端得到全新升级。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正致力于“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经济学家们指出,如今提高经济增长的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需在科技创新等方面下功夫。
“双11”购物海啸的背后,释放出了中国消费软、硬环境得到“跳跃式”升级的清晰信号。从拨号上网到近几年来3G、4G宽带升级,支撑百姓网络购物条件已发生了根本改观,此次阿里网购通过手机等无线移动购物额超过626亿元、占比达68.67%,苏宁移动端销售同比增长亦近七成;而金融支付、物流保障等供给端水平也不断提升。
“购物火爆的背后是整套商业基础设施在支撑,模式和技术创新贯穿到零售、物流、金融等全链条中,经济交融方式在改变,中国的消费市场和经济结构正发生质的改观。”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高红冰说。
“双11”的火爆透出诸多消费增量扩容的新信号,为中国经济注入新信心。业界人士表示:希望“双11”能成为激发、唤醒、引领中国内需的一个小小的发动机。
不仅农村市场得到启动,城里人消费也在升级换代。随着消费空间的不断拓展,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让更多消费者也将目光转向海外。来自阿里巴巴的数据显示,超过3000万的消费者在“双11”当天购买了国际品牌的商品。13个国家馆预售的进口食品早早售罄,10个海外商家和品牌预售额破千万。进口母婴用品、进口牛奶、进口美妆整体创下成交新纪录。
“跨境电商让中国产品省去大量中间环节,直接面向国外消费者,为‘中国制造’打出中国品牌提供了更便捷的路径,也丰富了经济转型的途径。”高红冰说。
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白朋鸣说,如今人们的需求已逐渐从物质向文化、娱乐领域转移,与一、二产业相比,服务业对环境破坏小、吸纳就业多,代表着经济发展新方向。
不过,在看到中国部分产业明显转型升级的同时,透过“双11”仍须看到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中国老百姓们在期间“买遍全球”,进口母婴用品、进口牛奶、进口美妆整体创下成交新纪录……从先前抢购“日本马桶盖”到“双11海淘”火热的背后,这显示出国内相关产业水平仍有待提高,海量需求必须要有足够的产业实力予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