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营郊野公园南园,一处绿地变成了菜园。
槐新郊野公园垃圾桶残破不堪。
万丰郊野公园的休闲座椅绝大多数已经损坏。
本报记者 王海燕
“郊野公园怎么都种上菜了?”上周末,市民小林带着家人到清河营郊野公园散心,一进门先看见一大片菜地。“上次来还种着花儿、草儿的,挺好的一块绿地给整成菜地了,也没人给管管?”
绿地变菜地、路灯座椅被损坏、配套设施不全……本市郊野公园自2007年以来,已陆续建成81座,在给市民提供休闲便利的同时,遭受到的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诟病”也不少。耗费巨资建设的郊野公园,为啥有市民不买账?后期管理跟不上,问题究竟出在哪儿?记者近日对此展开了调查。
清河营郊野公园:
林地被菜地“蚕食”
清河营郊野公园位于朝阳来广营地区。市民小林所见到的一大片菜地,就位于公园南门的停车场附近。这块菜地长约12米,宽约10米,一畦畦翠绿的叶儿菜,长得十分茂盛。环绕菜地的是绿茵茵的草坪。
“一看就是有人故意种的。”小林挺气愤,“好好的绿地变成了菜园子,还在这么显眼的位置,也太明目张胆了。”
这并不是公园里唯一一块菜地。记者在公园南园里溜达了一圈,发现东南方向的柏树林里,大大小小,被开垦出了20多块菜地。秋天地表十分干燥,菜畦间的土壤却湿润得很,一看就是有人经常浇水。
最叫人费解的是,一排看起来像公园办公区的平房后面,也开挖了一大片菜地。有的地块刚收获完,地上还残留着菜茬和青黄的菜叶。有的地块刚经过深翻,似乎在为下一轮种植做准备。
这些菜是谁种的?记者试着问了问公园里的一名保洁人员,对方摇头,表示不知情。一位经常来公园遛弯的大爷告诉记者,这些菜地已经存在好长时间了,和公园景观一点儿也不搭调,看着特别堵心。
不光是菜地,公园里频繁出入的快递车也让这位大爷感到烦心。“那边的杨树林不知道什么时候成了快递公司的据点。”大爷指了指不远处,“每天一早一晚,快递车‘嗖嗖’地从身边过,走个道儿得特别当心。”正说着,就有两辆满载着大小包裹的电动三轮车呼啸着驶来,大爷赶紧提醒记者避让到路边。
槐新郊野公园
垃圾桶底儿掉无人管
位于南四环的槐新郊野公园,记者曾于2012年秋天探访过,那时公园刚建成没两年,周六日来遛弯的居民特别多。但上周末,记者再次踏访这里,却是冷冷清清,挺大的园子找不到几名游客。
“里面不知道在修什么,路特别不好走。”一位在门口抖空竹的中年男子告诉记者。果然,从门区往里走,没多远就是一片被绿色彩钢板包围着的施工工地。原先的几条进园道路被切断,但怎么绕行却没有提示。
“据说是要盖一座体育馆,啥时候能盖好也不知道。”一位来遛狗的大爷领着记者从一条泥泞的小路绕进园中。深秋,园子里落叶金黄,看起来景观不错。但是道路两边的座椅、垃圾桶却残破得叫人吃惊。记者沿主路走了一大圈,发现至少有8组垃圾桶已经锈蚀得底儿掉,其余垃圾桶有的歪倒在乱草丛中,有的只剩下塑料内胆,孤零零地立在道边儿,保存完好的找不到几个。
3年前记者探访时,公园里还有大量的座椅供游人休息,现在保存下来的寥寥,并且缺胳膊断腿的不少。园子里的公共厕所虽然还正常开放,但洗手池的3个水龙头已经压不出一滴水。
部门规划
郊野公园纳入分级分类管理
记者又探访了东坝郊野公园、东小口郊野公园、万丰郊野公园,发现设施老化的现象十分普遍。其中残破程度最高的就是座椅,地处丰台区卢沟桥乡的万丰郊野公园,座椅的残破率高达90%,有的老人嫌坐着扎得慌,索性遛弯时自备小马扎。
“是得更新,可钱从哪儿出?”一名郊野公园管理人员表示,公园是免费开放的,没有任何门票收入。管护经费主要靠市里和区里头拨付,每年每平方米4元,这里头还包括人员开支,“能维持正常运转就不错。”
令不少管理人员头疼的是,个别市民的不文明行为屡劝不止。“座椅、垃圾桶经常被踹翻,有的经常用厕所的自来水给宠物狗洗澡。想罚款又没什么依据。”
记者了解到,本市早已颁布了公园管理条例,对上述不文明行为皆有处罚条款。但是郊野公园因为建设周期长,很多还未纳入注册公园行列,公园管理缺乏法律法规支撑,对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缺少强有力的约束。
上述问题如何解决?记者从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今年6月,本市已下发了《关于加强郊野公园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要将郊野公园纳入全市公园分级分类管理体系。也就是在郊野公园实行注册后,根据不同的区域位置、公园类型、功能性质和服务人群进行分类,对于规划市区范围内,需要更多承载休闲、娱乐、健身、科普等功能的公园,依据城市公园养护管理标准,核定公园管理等级,确定养护投入,以破解当前养护经费普遍不足的难题。但是,郊野公园何时能纳入全市公园分级分类管理体系,通知中并未给出时间表,当前公园管护难的现象依然存在。
市民呼声
增加更多人性化服务设施
另外,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有多位市民表示,郊野公园目前提供的服务项目太少,“只能看看树,看看风景,没什么可玩的。”
在东坝郊野公园,记者遇到一名带孩子游玩的年轻母亲。深秋彩叶缤纷灿烂,很多是她叫不上名儿的。“能不能像植物园一样,给树立个介绍牌,这样我还能给孩子讲讲,长点儿知识。”
一位姓吕的游客则建议公园增加烧烤区,“烧炭的肯定不行,污染环境,我在堪培拉住过几年,当地公园里都有免费的电烤设备提供,游客自己带食材就行。”另有多名游客建议,公园里应增加露营区、儿童游乐区、塑胶跑道等服务设施,“既然叫公园,就得有服务,要不然就真成了一片郊野了。”一名游客表示。
他山之石
香港郊野公园
融入市民自然教育
香港有23处郊野公园,公园内设立了200多个烧烤地点,160多个旅游地点,38个露营地点;郊野公园里分布着不同类型、长度和难度的休闲路径,以满足不同游人需求。比如有树木研习径、郊游径、缓跑径、健身径、均衡定向径、轮椅径、远足研习径、家乐径和自然教育径等。
香港郊野公园除了保护自然景观,为人们提供郊野康乐设施之外,另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提供户外教育设施。许多学校和企业通过申请,到郊野公园开展团队义务植树活动,或是开设自然课堂,进行郊野公园知识的普及。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到成年人,都可以通过亲身参与公园里的各类实践活动,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操,使保护自然环境成为一种自愿的、主动参与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