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展示晚唐时期的炊具 羊城晚报记者 郑迅 摄
五代南汉建筑基址 羊城晚报记者 郑迅 摄
羊城晚报讯 记者郑迅、黄宙辉报道:11月14日,记者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位于广州中山四路南侧的建设工地,勘探挖掘出五代南汉大型建筑基址,建筑面积超过700平方米,为近年广州市中心老城区考古发掘面积最大的遗址之一。
本次考古挖掘的工地,位于中山四路与德政中路东南角地块,东侧为广东实验中学。该区域处于广州市第一批地下文物埋藏区范围内,工程建设之前由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先进行考古勘探发掘。
记者在发掘现场看到,东汉木构水井位于发掘区西部,结构保存较为完好。水井直接构筑于河相淤泥中,井口方形,距现地表接近5米,残深超过2米,出土方格纹罐、四系罐等水器。
领队覃杰介绍,考古清理出西汉至明清时期建筑基址、水井、灰坑等遗迹和大量遗物,其中东汉木构水井和五代南汉时期大型建筑基址属此次考古的重要发现。而如此大规模和保持相对完整的五代南汉建筑基址,尚属第一次。覃杰称,初步判断整个建筑面积超过700平方米,不是一般的官员或者百姓能住的,以前建房子也是按等级的。根据挖掘现场判断,目前揭露出来有36个柱子基础(磉墩)支撑的大殿,可能是宫殿或者是寺庙。这座建筑初步推测是被烧毁的,火烧的痕迹明显。根据文献和以往考古成果,中山四路一带在五代南汉时期位于广州城东郊。
据悉,此次考古总共发现了300多件从西汉到明清的文物,以民用为主。有瓦当、青花瓷、煮食器物等,最早的是西汉南越国时期印有“官”字的瓦片。覃杰表示,对于未来如何保护,将根据论证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