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林兆华话剧《银锭桥》登陆山西大剧院诠释小人物“大世界”
2015-11-14 23:27:00
 

林兆华话剧《银锭桥》登陆山西大剧院诠释小人物“大世界”

话剧《银锭桥》剧照。胡健摄

话剧《银锭桥》演出人员谢幕。胡健摄

  中新网太原11月14日电 (胡健)中国著名戏剧导演林兆华14日晚携京味大戏《银锭桥》亮相山西大剧院,演员史可和老戏骨许文广为山西民众带来一场有关“精神贵族”的小人物故事。

  演出一开场,民谣吉他与三弦的搭配,让不少民众觉得既新鲜又好奇。而这样的方式一直贯穿全场,是一次巧妙的转场,也是对剧中人物内心世界的音乐表达。

  第一次看话剧的“90后”观众王笛在看完《银锭桥》后表示,这部戏把一个“北京土著”对古老传统的延续用诙谐的手法表现出来,让人们看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依然存在着对祖辈古训,以及传统文化有感情的人。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那些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味道。

  《银锭桥》讲述了在北京银锭桥旁,一个辛勤开着饭馆的小人物于五,为保这份祖业,卷入了一场荒诞的骗局之中。这出讲述“小人物”的话剧,不仅将“人心”与“欲望”刻画地淋漓尽致,更贴近当下的生活。正如林兆华所言,“话剧是来源于民间的,是属于群众的娱乐活动”。

  编剧崔释匀在谈到这部戏时表示,“这部戏想说的是,在一个伪文化大行其道的社会背景下,真正的精神贵族很难有立足之地。在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之间摇摆不定,导致了大多数人的幸福感降低和焦虑。很少有人面对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林兆华至今已导演近70多部剧目,他的作品风格类型多变,涵盖现实主义风格话剧、前卫剧场、戏曲和歌剧等。农村题材的《红白喜事》已成为学界公认的上世纪80年代现实主义话剧代表作;而《野人》和《狗儿爷涅盘》等剧则将文学意识流转化成舞台自由叙述方法,开创了中国当代前卫戏剧的先河。

  79岁的林兆华现任北京大学戏剧研究所所长,早期作为演员进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担任导演。80年代中期陆续应邀到莫斯科、美国、柏林、东京等地演出。为追求艺术的独立性,林兆华于1990年成立林兆华戏剧工作室,是中国少数的独立戏剧团体之一。(完)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新闻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