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首届廊坊?第什里风筝文化旅游节在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第什里村开幕,图为120米长的龙腾蜈蚣风筝进行放飞展演。 高振永 摄
图为风筝节上小朋友现场进行风筝制作。高振永摄
中新网廊坊11月14日电 (宋敏涛 庞博 李西甫)14日,首届廊坊·第什里风筝文化旅游节在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第什里村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16支风筝表演队与京津冀三地风筝爱好者进行了千人风筝齐放展演,北京、天津、潍坊、南通中国风筝四大流派悉数亮相风筝节。
“今天是风筝文化的盛会,是风筝人的重大文化节日,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民间艺术交流,加强风筝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平台。”中国风筝协会副主席王永训在第什里风筝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表示,第什里风筝文化历史悠久,作为中国风筝流派之一,集北京、天津风筝流派之精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筝——宫廷风筝,廊坊将这项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富民增收。
据悉,此次活动为期两天,中国风筝协会以及京、津、鲁、晋等地风筝协会齐来助阵,来自全国各地的16支风筝表演队进行风筝展演,中国四大流派代表风筝悉数亮相。
活动期间有《牵手京津冀》文艺演出、参观风筝一条街和风筝展馆、放飞《廊坊龙》和《中国梦》超大主题风筝、全国十佳风筝代表队现场竞技表演、千人放风筝、万人做风筝现场赛、风筝DIY制作体验等精彩内容。
活动现场,到处人头攒动,热闹非凡,200米长的风筝串、120米长的龙腾蜈蚣、36米长的巨型脸谱风筝……许多鲜艳夺目、形状各异的风筝在空中翻飞斗艺,场面十分壮观,为广大群众奉献了一道道精神文化盛宴。各地风筝专业人士和京津冀地区的风筝爱好者约10万余人次参与了活动。
风筝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清乾隆以后,风筝分为北京、天津、潍坊、南通四大流派,属北京派档次最高、文化底蕴最厚,因古代专供皇家贵族把玩之由,又被称为“宫廷风筝”。
位于京都畿辅的第什里村,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传承,形成了集北京、天津流派于一身,独具特色的“宫廷风筝,廊坊风格”。第什里风筝起源于明朝永乐年间,兴起于清康时期,是宫廷风筝的主要流派代表,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目前,第什里风筝已有5代传承人。第什里村所在的调河头乡位于廊坊市安次区主城区西南30公里处,1小时内可进京下卫,该乡被评为河北省风筝之乡,也是华北地区最大的腊杆生产基地。
近年来,当地风筝产业发展迅猛,以第什里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加工户3000余户,从业人员10万余人,人均年收入2万元,年产风筝500万只,年产值5000万元,产品畅销北京、天津、潍坊、青岛等多个城市以及欧美、东南亚等30余个国家。
本届风筝节由廊坊市旅游局、廊坊市体育局、廊坊市文广新局、安次区人民政府主办,调河头乡人民政府、安次区文广新局承办的首届廊坊·第什里风筝文化旅游节在安次区第什里村开幕,旨在依托第什里丰富的风筝文化和旅游资源,进一步弘扬传统风筝文化,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发掘廊坊第什里风筝民间艺术,做大“京津乐道、绿色廊坊”旅游品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