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联合报》13日社论说,入冬以来台湾西半部最严重的一波“紫爆”级雾霾,在东北季风解围下,北部地区的情况暂告缓和,但中南部尤其高屏的空气品质依然糟糕。污染区域的民众很无助,雾霾袭来总是漫天灰雾后方才知悉,无法提前防范,也不知如何应对。但当空气污染渐成常态,我们无法再像过去一样将祸因都推给中国大陆,必须设法寻求自救之道。
以往的经验,雾霾好发期在入秋之后,因为地面风力小、气压场较弱,没有较强的北方冷空气灌入,近地面的污染物不易扩散,致会有较长时间悬浮在空中;春夏的天气条件,则使雾霾不易生成。但目前的情况是,雾霾跨越季节发生,今年3月高雄3万多人参赛的国际马拉松顶着严重空污起跑;前几天彰化田中马拉松也是雾霾随侍。其间,台湾各地大大小小雾霾此起彼落。
台湾的雾霾区域正在变大、污染正在变严重,这是不容忽视的趋势。全台76个空污测站,过去多半仅少数测站测到指数升高;如今却动辄十几、二十个测站到“紫爆”的等级,PM2.5浓度破百是常事。这显示,雾霾威胁正在“常态化”,其污染源头也正在“本土化”。此刻,民众必须面对现实,不能再一股脑地把雾霾的祸源全推给大陆。近期对岸沿海省分多雨,不大可能飘散污染物过来;就算有,稀释后飘到台湾也不可能超过4成,那么,在地的污染源在哪里,便必须务实地把“乌贼”揪出来,才能解决问题。
以重灾区的台中市为例,最近已被冠上“毒气城”的恶名,市府却还在推称是“外来的脏空气”所致,摆明了它束手无策,也无意面对问题。当事态恶化至此,市府无论如何要加强固定污染源稽查,工厂类型的固定污染源没有脚,是跑不掉的。例如,一般公认台中火力发电厂、中龙钢铁,及围绕核心区的潭子、大雅等老工业区是主要污染源;那么,请问:平日的稽查工作落实了吗?
台中雾霾爆表的最高峰,燃煤的台中火力电厂降载100万千瓦发电规模,中龙钢铁也答应覆盖露天储煤设施,勉强算是情义相挺乡亲;但这主要是台当局出面协调,市府没尽多少力。台中市府遭遇此番“毒气城”教训,应该仔细思考工业发展策略,对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要评估自己有多少环境承载力,不可一味追求工商业绩。最经典的例子是,当年被称为“雾都”的伦敦,最后得以摆脱硫磺雾霾、恢复阳光之计,就是把排放黑烟的工业设施都从市区迁走。
至于移动污染源,稽查难度较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移动性污染源的威胁要大于固定污染源,这当然需要政府负起责任,不仅要长期宣导,也应增加稽查力度,老旧车辆、二行程机车淘汰不能再拖。此外,尤应注意新污染源出现。
抓乌贼之外,眼前保护人民健康有无短期可努力之处?目前空污讯息完全仰赖环保署空气品质监测网每小时公布的全台空气品质数值“测报”,民众必须自己上网去找,得一番折腾才接收到资讯。亦即,当人们警觉到雾霾笼罩时,其实已身陷其中。那么,有无可能提前对雾霾发布预警呢?
从雾霾形成的气候条件来看,发布预警应是可以努力的目标。这一波雾霾天候,台湾东边吹东南风,台湾海峡吹微弱西风,左右夹击加上山脉、地形等因素,中部地区彰化、云林、南投几乎成为无风带,造成污染物无法飘散。但是,一个天气系统通常会持续数日,既然风场生成有一定过程,且地球同步气象卫星资讯很即时,则建立预警机制应属可行。
去年初,台当局“环保署”即向大陆表达共同监测PM2.5的意愿,而大陆、日、韩也正在商谈雾霾监测,甚至污染源来自印尼的香港、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也表达这样的意愿,要藉由区域合作,掌握污染源流动讯息。台当局“环保署”甚至应考虑,掌握雾霾资讯后,透过智能手机或各种途径传送给民众。日本已能掌握地震发生纵波与横波时间差,足以抢下几十秒以智能手机通知民众避灾;所以,霾害的预警科技应不是问题。
社论最后说,台当局“环保署”计划增加一倍监测站,对减污的效果有待观察;但面对问题的态度,值得地方县市长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