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冯骥才谈警醒文艺的责任和良心 莫让文化躺在市场里
2015-11-13 09:52:07
 

原标题:冯骥才谈警醒文艺的责任和良心 莫让文化躺在市场里

  据报道,前不久接受新华社专访的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表示,“文化工作者要有‘文化自觉’意识。当文化躺在市场里,没能吸引市场,则只能向市场妥协”,直指目前文艺界种种弊端。

  先批艺术界的商业化之风。冯骥才说经常与当代画家闲叙,他感到一些画家出了不小的问题,“画家聚在一起聊什么?聊谁的画价高,而非谁的画质好,我仔细看他们的作品,没有进步,可画价怎么就猛涨呢?”冯骥才回忆“我的挚友——画家吴冠中先生在世时经常和我通话,但他从没谈过他的画价”,一次创作油画后,吴冠中乘公共汽车回到驻地,因怕油画蹭脏别人或被蹭坏,索性用手拎着画伸到车窗外,一伸就是俩小时,到站时胳膊已经麻木,“我知道,艺术在他内心的分量有多重。”然而现在,在商品文化导向下,少数艺术家不再遵循艺术规律,而是屈从于市场规律,挖空心思通过炒作提升知名度以推高画价。当物质的力量主宰了艺术本身,商业价值、金钱价值不断攀升的艺术品却已无法给我们带来精神、情感、心灵的感受。这种“过度消费、娱乐盛行的商品文化,让文艺折损了时代使命”。

  再批文艺界的娱乐化之风。冯骥才说,“明星,是商品文化的主角,明星本人的曝光率、知名度远高于其饰演的作品本身。娱乐八卦、明星绯闻充斥着网络,逐步使文艺作品商品化,抵消着文艺作品的社会属性,文艺也就失去了精神价值”。的确,艺术需要名家,市场需要明星,但这两者不能混为一谈,社会传播机构不能总盯着“明星身上那点儿事”,不能只会“制造话题和风波”,不能光想着“争点击率、要发行量”,而应该清楚还需对我们的文化环境负责。如果这个时代满眼都是流行的商业明星,而没有令人崇敬的文化精英,这个国家将失去它的文明高度。

  谈到文化、文艺的高度问题,冯骥才说,俄罗斯若没有托尔斯泰、契诃夫、柴可夫斯基,它的文化至多可称“高原”,没有“高峰”。中国倘若没有李白、杜甫,没有唐诗宋词、四大名著,文化也就矮了一大截,“任何一个民族在伟大时代里,必须有文化高峰。而高峰的显现需要文艺精英”,“文艺精英的内心绝不会与市场对接,而与国家、民族、社会相连。他们,不偏爱艺术中的自己,更爱自己内心里的艺术”。

  我们都知道文化在形塑一个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行为上,是一个关键元素。文化更是一个国家的心灵和大脑,它的思想有多深厚,它的想象力有多活泼,创意有多灿烂奔放,它自我挑战、自我超越的心有多旺盛,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真实国力和它的未来,它还会影响着社会文明与全民素质。不能否认,市场经济的幽灵进入了我们的艺术殿堂,游戏规则将按市场法则改变,但我们可以清醒地认识并警醒文艺的责任和良心,让它深深扎根于生活,让它吹响时代前进的号角。(许民彤)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