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泉州11月11日电 题:越南“竹乐新生代”续写中国缘:愿桥接两国艺术交流
作者 廖静
竹琴、排琴、竹笛、竹板琴、越南筝……在福建泉州参与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的越南音乐家童光荣,11日向中新社记者一一展示他带来的传统乐器,“其实很多人都不了解越南的音乐、文化。”因此,这次他想给中国民众带来一个越南式的“艺术见面礼”。
连日来,来自越南、韩国、日本、蒙古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柬埔寨、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国家的艺术团,在泉州街头巷尾、乡镇村口,开展公益演出。
童光荣的父亲是越南国家一级演员,也是“竹乐团”的第一代创始人,母亲是越南国家音乐学院的古筝老师。童光荣从小浸淫在音乐的海洋中,8岁就开始学习吹竹笛,9岁便登台,之后还跟随父亲去过中国、法国、日本等地演出。
童光荣告诉记者,由于父亲年迈,弟妹相继出国留学,以家庭成员为主的乐团不得已解散。2004年,童光荣怀揣音乐梦想远赴中国上海音乐学院留学,9年后归国,在越南国家歌舞剧院担任指挥,并开始招收弟子,还创办了“新活力竹乐团”,成为当地著名的竹乐新生代。
尽管学习的是越南民族乐器,但童光荣与中国音乐的缘分早早便结下了。“早年间父亲的乐队‘竹乐团’到中国演出,会买一些中国乐器回来。”耳濡目染之下,童光荣慢慢琢磨到两者之间有相似之处。
在留学中国期间,他不仅接触了不一样的艺术,更结识了现在的妻子,一位地道的中国女孩。他的乐团也因为中国妻子的加入,开始逐渐向越南民众演绎一些带有中国元素的剧目。
今年8月,童光荣与中国音乐家陈晓栋分别作为越中两国的艺术指导,妻子莫双双为钢琴演奏,合奏《奔马》等两国传统曲目,将一场友好音乐会带到了越南首都河内,实现了两国传统民乐正式合作的第一场音乐会。
在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开幕式上,越南剧团将中国乐曲和越南乐曲一起演奏。在新活力竹乐团专场表演中,30分钟时间里表演了《西园之火》、《自由之翅膀》等7首竹乐器演奏的曲子,其中就有一首中国歌曲《鸿雁》。
“基层民众能来看我们的演出,感觉太好了。”深入华侨大学和泉州市泉港区的农村等地演出后,童光荣颇为感慨,很多家庭还带着小孩来捧场,“阵阵掌声中,我能感受到他们的热情。”
“越中两国的音乐交流一直持续。”童光荣介绍说,北京、上海、广州等的中国艺术家或音乐老师去过越南表演,越南文化部也会派出艺术团体和音乐学院代表团来中国演出。
“这次我们受中国驻越南大使馆的邀请,代表国家来展示我们的民族文化。”童光荣说,在各国艺术汇聚之时,各类艺术深入走进中国农村、社区、高校等地,“我们将民族的特色文化呈献给中国观众,期待他们能够多多了解我们”。
借亚洲艺术节之缘,他第一次到访首届“东亚文化之都”泉州。童光荣说,他感觉到了当地民众的友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融入其中。”在他眼里,与中国有着一段不解的情缘,并期待两国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