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设计者:现代钞票设计需兼顾艺术、防伪和流通性
2015-11-11 10:09:00
 

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技术总监邵国伟。 (资料图片)

  有着21年钞票设计经验、参与了第四套人民币设计的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技术总监邵国伟是第五套人民币的主要设计者。在他看来,人民币的设计需要在艺术性、防伪功能和流通性上取得平衡。

  记者:作为我国的名片,人民币的设计如何既能反映我国的艺术文化底蕴,又能提升其防伪性?

  邵国伟:钞票是一个国家的名片,从钞票设计来说,现在和过去有很大区别。过去的原则是民族性、艺术性和实用性等,而现代钞票设计,更加关注防伪性、流通性和艺术性,是一个国家、民族的人文、科技、艺术等的综合反映。目前在实际流通中,我们认为钞票最重要的是防伪性。因为钞票最基本的就是支付职能,当钞票不具备防伪性时,钞票的支付职能就无法发挥。而流通性则是指,在流通领域,公众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辨别出钞票的面额。

  此次新版人民币的设计,在色调、规格尺寸不变的前提下,进行防伪的提升,因此主题上变化不大。但也有改变,这版钞票在主色调上更统一。这和世界上货币设计趋势相同,主色调一致有利于公众识别。

  记者:与第四版人民币相比,新版百元钞在防伪上有哪些提升?

  邵国伟:此次推出新版人民币最重要的就是提升防伪。按国际惯例,钞票流通、防伪至少8至10年要提升一次,提升防伪,有利于保障人民币的信誉。随着我国科技发展,新的技术给防伪的提升提供了条件。长期以来印钞总公司都在研制一些防伪特征和设备,为新版人民币提供基础。

  此次新版人民币防伪设计最重要的是提高公众防伪。此次采用的光彩光变技术,是世界各国新版货币的选择,无论光线亮或暗都可以分辨。新版人民币中部“数字100”上增加了光彩光变效果。随着观察角度的改变,数字颜色在金色和绿色之间交替变化,还能看到一条光带上下滚动。

  此外,机读防伪方面,对安全线等整个机读布局进行了调整,有利于钞票的机具识别和鉴别,可以防止“变造币”的产生。

  记者:新版人民币从开始设计至今历时多久?在设计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邵国伟:从2013年8月21日央行确定要推出新版百元钞票,到去年8月份试验完成,整个试验过程历时1年多。在此之前还做了大量试验,储备了大量的新技术。

  如新版人民币上4毫米宽的安全线,也是经过了反复试验,从2毫米试到5毫米,最终选择4毫米宽以保证其平整性且有利于公众识别。

  还要节约成本。中国钞票用量大,一个小的改动就涉及未来成本的变化,因此尤其需要合理安排各个工艺环节。

  货币设计是所有设计中最有挑战性的。钞票设计倾注的不仅是设计师本人的心血,还包括其他诸多方面。钞票设计是一个总的设计,一张钞票产生有纸张、油墨、制版、印刷等几个方面,这些如何有机组合和统一都不容易。试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纸张专家认为油墨不适合纸张;油墨专家则认为是纸张不合适。因此,设计中也需要协调这之间的关系,既要保证技术,又不能妨碍其他要素。

  最终确定的设计版本要达到的要求是,钞票使用的技术是成熟的,未来流通是可行的。技术提升要和传统工艺匹配,保持流通过程中的一致性,并保证老百姓拿到手里的钞票质量可控。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经济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