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国信集团“撂挑子”出售舜天,一边是恒大距离自己的第二座亚冠冠军仅一步之遥,中国足球国企与私企的纷争仍在继续。回顾中超球队背后的资本集团,我们可以发现,私企资本与国有资本投资方式和获得的成绩可谓泾渭分明:国企在新的环境和趋势下必须寻找一条新的出路;而以恒大为代表的私企在成功的背后也存在局限性。国企私企之争,在中国足球特殊的环境下,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一场打不完的战役……
私企受益政策利好
在近几年的时间中,中国足坛经历过反赌扫黑的风暴震荡后,足坛环境净化,为中国足球驶入正轨打下良好的环境基础。更重要的是,在这两三年间,国家从政策方面频繁释放搞好足球的信号,中国足球正在经历涅槃重生。这其中,最先感受到足球环境净化和国家政策利好的并不是国企,而是私企。
表面上,私企强势的背后得益于疯狂的投入,而疯狂投入的背后,源于私企对国家政策非常敏锐的嗅觉。
私企俱乐部的经营,目前大都集中在房地产行业,这恰恰是中国目前最有钱的行业。在这种情况下,政治诉求不可避免地出现,这并非他们有什么政治目标,但却希望获得国家更广泛的关注以及民众更广泛的支持,而受国家政策扶持的足球就成了最好的工具。
私企的“醉翁之意”更在于品牌效应,这也是他们保持极大热情的原因。以财大气粗的恒大、富力为例,作为房地产企业,本身就需要巨额广告投入,而经营球队之后,广告效应立即就显现出来,品牌效应相较未涉足足球时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对于国企而言,对品牌效应的需求就小得多。譬如以电力为主营业务的鲁能集团,树立品牌并不是那么重要,经营球队更像是形象工程。刚刚宣布出售舜天队的国信集团,退出的原因则是随着中超各俱乐部投入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让投入有着严格程序要求的国企显得颇为被动。
国企私企各有利弊
目前中超16支球队中,7支球队由国企掌控,9支球队由私企投资。在刚刚结束的2015赛季中超联赛中,私企俱乐部广州恒大连续第五年夺得冠军,缔造了属于自己的王朝。不过,在恒大身后,上港、鲁能、国安三支国企俱乐部下个赛季势必会对恒大王朝发起轮番冲击。
恒大能够连续五年夺取联赛冠军,定有自身优势在其中,如在市场运作、球队管理等方面均是中超典范。但包括恒大在内的私企俱乐部,在烧钱的同时都会考虑到自身的成本。在2015赛季中超联赛中,排名前六的球队中仅有恒大和建业两家私企俱乐部,而备受期待的富力和人和均在保级圈徘徊,人和更是与另一家民企俱乐部申鑫一同降级。这其中既有俱乐部管理问题,也与俱乐部在投入上的多少有很大关系。
与私企俱乐部不同,国企俱乐部若想追加投入需要层层审批,审批的时间稍有拖沓,中意的球员很可能就成为其他球队的“盘中餐”。但国企俱乐部最大的特点是稳定,球员工资不会拖欠,赢球奖会准时兑现,这也是在恒大尚未涉足中国足坛之前,大多数球员向往鲁能、国安等俱乐部的一大原因。
如今的中国足坛,烧钱已经成为联赛的一大代名词。在金钱的推动下,联赛水平、关注度不断提升,但这也确确实实破坏了足球本身的发展规律。有句话叫做“只有退潮时才知道谁在裸泳”,只有经过烧钱阶段挤出泡沫退掉虚火后,中国足球才会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本报记者 王蓓贝 史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