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南昌大学原校长周文斌案推倒重来,看点何在?
2015-11-10 09:47:21
 

  11月9日上午,南昌大学原校长周文斌涉嫌受贿、挪用公款案在南昌市中院再次开庭审理。在去年底至今年4月初一审实际开庭23天的情况下,法院决定对此案进行全案重审。原任审判长“因身体原因”不再参与此案审理,改由中院副院长谭绍木担任。

  一审持续审理23天,据悉已创下国内职务犯罪庭审时间最长记录,案件在并非二审撤销判决情况下“推倒重来”,恐怕也很少见。尤其让外界瞩目的是,在此前庭审中,周文斌本人自辩两天半,“开创了一项又一项自辩纪录”。如他用概率计算“行贿人”与“受贿人”供述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推演出“案件证据为假”。又如他自创“案件证据评价表”,据此当庭测算证人证言。工学博士出身的周文斌,巧妙地将其学问用来为自己辩护。

  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恐怕不仅检方感到“压力山大”,审判人员大概也很少看到如此阵容。更何况,周文斌的辩护律师也不是“省油的灯”。虽说法院未曾明言更换审判长、全案重审的原因,但很难说这不是一个重要因素。

  检方指控周文斌受贿2000多万元和挪用公款5800多万元,周文斌几乎全部否认。不过,周文斌案最后会怎么判是另一回事。在庭审过程中,如何体现审判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体现司法的公平和公正,才是此案目前值得关注的重点。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立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对法院的司法能力和审判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意味着,法官要秉承专业主义,熟谙司法业务,在庭审过程中严格遵循程序、依法审理案件,而不能抱着应付心态,庭审走形式、程序简便化,甚至粗暴对待被告及其辩护律师。周文斌案之所以具有标本意义,就在于无论他本人还是辩护律师,都不是那么好“糊弄”过去的。

  不能不说,此案在以前的庭审过程中,确实存在若干程序性问题。据报道,此前庭审时,原任审判长强调该案不启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导致控辩双方、辩审双方发生冲突。在证人是否需要全部上庭问题上,控辩双方也存在较大争议。此外,在庭审期间,还发生辩护律师先后四次被赶出法庭的情形。庭审过程中的举证质证程序非常重要,直接影响案件审理与判决结果,岂能说省就省。在过去一些案件中,也可看到类似现象。有的案件,甚至从判决书便可看出庭审过程漏洞百出、经不起考问。或许就是因为这种种原因,导致该案经申请延期三个月后仍未宣判,而如今又不得不重新来过。

  就此而言,周文斌案对当地法院的司法能力、审判水平,俨然构成了一种挑战与考验。如今,新的审判团队已组成,案件又重启一审程序,摆在法官面前的,就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依照审判程序,进行依法独立审判。事实上,只要做到这一点,无论周文斌及其律师是否拿证据说话,或者是变着花样“找茬”,抑或试图采取各种方式赢得舆论同情,都不可能妨碍司法判决,损害法律尊严。(魏英杰)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钱江晚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