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研讨会由中国驻欧盟使团与欧盟地区委员会联合举办。欧盟委员会负责就业、增长、投资与竞争力的副主席卡泰宁代表欧方致开幕辞,他刚于9月底赴北京参加了第五次中欧经济贸易高层对话。他说,欧中建交40周年为双方回顾总结双边关系的发展成就,并规划未来提供了良好契机,“今年6月举行的中欧领导人会晤,以及9月我和中国副总理马凯共同主持的中欧经济贸易高层对话已经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投资与互联互通将是我们未来共同的核心。目前贸易渠道已经形成,增加投资仍有很大潜力,这个迹象已经产生。我们正在制定贸易与投资战略,深化与重要伙伴的经济合作,特别是像中国这个的伙伴将给欧盟带来巨大的利益。”
卡泰宁还说,欧盟期待同中方加强战略对接,欢迎中方成为第一个宣布参与欧洲投资计划的非欧盟成员国,并申请成为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成员国。双方应争取在2016年年内完成投资协定谈判,推动投资项目尽早落地,增强相互投资信心,并为投资提供更好保护。他表示,“中国的投资对亚洲和欧洲的基础建设非常重要,我对中国发起成立亚洲投资银行表示欢迎,同时也对促使欧盟28个成员国都支持中国成为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成员国表示高兴,这些将共同确保在关键的基础建设领域实现高水准的投资,使亚欧两大洲联系更加紧密。”
驻欧盟使团团长杨燕怡大使代表中方致开幕辞。她说,今年以来,双方高层互动频繁,务实合作成果丰硕。第十七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和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经贸高层对话、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会议相继举行,进一步明确了中欧关系定位、发展方向和优先合作领域。双方就实现“一带一路”倡议和欧洲“容克投资计划”对接,建立互联互通平台,开展数字经济和网络安全合作,启动法律事务对话,促进人员往来便利化等达成重要共识,并采取切实步骤予以落实。她表示,中欧加强战略对接,深化务实合作不仅对双方各自发展和共享发展至关重要,也将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增添新的动力。
杨大使指出,中欧应该着眼长远,积极理性看待彼此关系,“更加令人鼓舞的是,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和欧盟应该从伙伴关系的角度出发,采取有远见的、战略的眼光看待彼此的不同。中欧应该秉持开放性和包容性,视对方发展为双方合作的重大机遇,审慎管理‘刺激点’,确保意识形态上的分歧或特定的分歧不会影响双方关系长期而稳定地发展。”
欧盟地区委员会主席马库拉当天刚刚结束访华行程返抵布鲁塞尔。他介绍了访问情况和地区委员会与中国各省市合作取得的成果。马库拉表示,中国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推进迅速,为欧中深化地方合作带来了巨大机遇。地区委员会积极支持欧中加强“一带一路”倡议与欧洲投资计划对接、互联互通平台、城镇化伙伴关系建设和数字经济合作。双方可探讨设立联合研究中心进一步推进相关领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