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吕胜中:和那些当代艺术家相比 我显然有些“土”
2015-11-08 13:28:00
 

  自上世纪80年代,“小红人”这个剪纸形象使吕胜中的名字被大家所熟知。近日,央美教授、艺术家吕胜中大型个展《上世纪》在今日美术馆展出。走进展厅,铺天盖地的“小红人”告诉观众:吕胜中没有回避他的成名作。

  吕胜中的创作深受传统民间艺术影响,他在接受京华时报记者专访时,戏谑自己为当代艺术圈中的“今之古人”,他说:“和那些当代艺术家们相比,我显然有些‘土’。”但吕胜中表示,如果别人匆忙赶路腾不出时间接续传统,那他请愿“坐在昨天的冷板凳上守望,不让落在我手上的那份遗产遭受雾霾尘埃的腐蚀”。

  京华时报记者易小燕

  关键词

  新展

  一开始我是拒绝的

  谈及这次展览的筹备过程,吕胜中用了一句时髦话:“一开始我是拒绝的”。

  几年前,今日美术馆前任馆长张子康曾力邀吕胜中到馆中办个展,“他来找我谈的时候,我并没有想好展什么、怎么展”,而且那会儿教学上的事情多,也分身乏术。但他今年被现任馆长高鹏说服了,“他为了减轻我心里的压力,建议我拿一些老作品,再加一两件新作品”。不过,既然应承下来了,吕胜中就不想做成回顾展,也不想简单地“拼盘菜”,“我想重新出发”。

  在展出的11件作品中,有一半是在以前作品上进行的加工,如我们所熟悉的“小红人”。从现场可以看到,在一号馆的南展厅中,整个空间被“小红人”占领了,海量剪纸所构建的场域给人以强烈的仪式感。吕胜中告诉记者,整个展厅中的小红人剪纸多达60万个,“都是一个个手工贴上去的”。

  自上世纪80年代“小红人”成名以来,这个形象成为了大家所期待的吕胜中展览的标配,但他不回避观众的期待,“这么多年来,凡是有展览,人们都会想到‘小红人’,既然观众愿意看,我也没有理由去拒绝”。不过,每一次展出,他都会尝试做一些改变,“和原来的不完全一样,目的是为了让它更符合展览的主题”。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16年1月1日。

  上世纪

  退一步,换一种姿势看今天

  吕胜中一直与潮流逆行,当上世纪80年代盛行“西方哲学热”时,他跑到陕北调研民间剪纸去了。这一次在今日美术馆做个展,他也发现自己生分于当下的艺术气候。吕胜中戏谑自己为当代艺术圈中的“今之古人”,别人老觉得他“跟不上时代”,他也承认“和那些当代艺术家们相比,我显然有些‘土’”。

  吕胜中异常怀念2000年之前的境况,“那时候没那么多画廊、美术馆,没阔达豪华的艺术家工作室,也没惊人火爆的艺术市场与掮客炒作”。他觉得自己

  新的启程应该从“上世纪”出发,也就是这一次的主题,他打算“退一步,换一种姿势看今天”。同时,吕胜中认为,“上世纪”是“现代”的开始,“我们在近百年来试图解决的问题,都是上世纪的问题,这期间经历的坎坷,代价巨大,但所要的却并非今天的结果,我们没有必要为今天活着”。他想重回到问题的起点,重新回望和审视那些我们仍在遭遇的问题。

  那上世纪的艺术是什么样呢?在高鹏心中,“吕胜中老师的艺术代表了上世纪的一种重要艺术类型,符号化、浓烈的本土特色、在国际出名再转向国内的高度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小红人”已成为了吕胜中的重要标签,但他的艺术创作的出发点绝非停留在制造文化符号上。

  吕胜中说,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他第一次前往陕北考察,“当时我就觉得民间艺术和现代艺术并不遥远,不在乎作品的形式、剪成什么样子,均强调作品中观念的表达”。当时,艺术圈掀起了以现代主义为特征的美术运动,吕胜中以取自民间的“小红人”引起艺术界的侧目,通过组合、拼接、并置等展示方式,使它从民间艺术中解放了。

  关键词

  创作

  在创作中体验另一种活法

  吕胜中回忆,第一个“小红人”是陕北的一位老婆婆教他剪的,他将这种人形视为生命的象征,“到现在我还在剪,它们已成为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我已经不在乎它是不是艺术品了”。

  无论是剪纸还是在工作室创作,颇有自娱精神的吕胜中常常把自己想象成不同的角色,“我不把自己当成一个职业化的艺术家”。每次做作品时,他都变换着活法,把自己想象成不同的角色,“创作时,常常想我是什么样的状态呢?是一个驾驭者还是一个卑贱者?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还是一个激情浩荡的人?”当吕胜中在作品创作中“体验另一种活法时,做作品的热情马上就来了,感觉特别爽”。

  吕胜中在解读传统文化符号时,“我把自己想象成当时那个符号的倡导者或者是一个阅读符号的哲人、知识分子”。这样一来,吕胜中甚至会感觉自己与那些符号沟通起来更顺畅,“我会站在当时的语境中想问题”。他认为,在这种体验下出来的不光是一件作品,对他自己整个人生经验也会有不同的收获。

  教学

  “实验艺术系”也是件作品

  吕胜中早已过了退休年龄,“今年是第二次返聘了”。他透露,明年将从学校的工作岗位上完全退下来。

  2005年,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建系,吕胜中在系主任的工作岗位上已经整整十个年头。吕胜中坦言,在过去的十余年中,很多媒体找他聊的都是与教学相关的话题。因为这段时间他基本上没有认真地做艺术家,而是全身心放在“实验艺术”介入学院教育的工作中。“这比创作几件作品、做几次个展更富建树的意义与难度”,让吕胜中欣慰的是,学生们屡屡出彩。尽管学校的工作占据了他大部分时间,但这十年中,吕胜中自感收获颇丰,“新学科建设的学术梳理也让我对艺术这点事儿掰扯得更清,跟年轻人在一起思维更有活力”。

  在业内,十年央美“实验艺术系”被认为是吕胜中近年最重要的作品之一。高鹏称:“这也是今日美术馆攒了一年经费做吕老师回顾展的原因。”

  ■记者手记

  工作室摆面鼓犯困时擂几下

  一年前,采访吕胜中老师时,他因为全国美展实验艺术部分的事情过度劳累,得了突发性耳聋。后来从他学生那儿得知,吕老师的听力基本恢复了。此次个展开幕前两天再见,他又扯着嗓门跟记者讲话。他告诉我,每天凌晨三四点才睡,“好久没有做个展了,事情太多,耳朵又不行了”。

  吕老师出生于1952年,今年已经63岁了。尽管年过六旬,但他依旧是业内出了名的劳模,白天事情多的时候,他只有晚上才能想创作上的事情。在吕老师的工作室里有一面鼓,“犯困的时候,就会跑过去擂几下,整个人就精神了”。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京华时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