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郑永年: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
2015-11-07 13:06:21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描绘出新蓝图。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日前在北京就此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

  问:您如何评价五中全会取得的成果?

  郑永年:五中全会确立了中国发展的行动纲领。近年来,中共出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等顶层设计。外界最想了解的就是,有了好的顶层设计,你如何去执行。回答了如何做的问题,是本次全会最大的亮点。

  问:中国经济告别两位数的“超高速增长”,五中全会公报中提出了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说法,引发海内外热议。您怎么看外界对中国经济的关注?

  郑永年: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民币无论是升值贬值,哪怕波动幅度达10%-20%,外界也没有太大反应。现在就算贬值或升值幅度不到2%,整个世界也为之震动。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基数大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个小的变化对外界影响都很大。因此外界对中国越来越关心是正常现象。

  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中国的一举一动都会有全球效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为世界经济做出巨大贡献。现在中国虽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但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还是最大的,这就是大家为什么关心中国。

  问:有观点认为,中国在未来几年将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但同时就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而言,2014年中国排在世界80位左右,位列中等收入国家。您如何看待这两种衡量中国经济的方式?

  郑永年:中国人口多,经济总量大,重要的还是要看人均GDP。中国目前的贫困人口数量,按中国现有标准衡量是7000多万,按联合国标准还有1亿多人。有这么多贫困人口,即使经济总量大了,社会发展的问题也无法自动消除。所以,五中全会公报提出中国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并且继续关注扶贫,改变了以往GDP至上的做法。

  近两年也有人怀疑中国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我认为,五中全会做出的规划就是要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如果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等收入陷阱是可以避免的。

  问:五中全会提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如何评价“一带一路”战略的意义?

  郑永年:我认为“一带一路”有这样几层意义:

  第一是为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与过去对外援助不一样,中国现在有富余产能和优势技术,而这些是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所需要的,“一带一路”项目合作使各方互惠共赢。

  第二,“一带一路”建设可以促进中国自身改革。改革要有动力,中国之前的改革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对外开放,主要依靠“请进来”,使国内要素与国际资金、技术和标准接轨。现在通过“一带一路”“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国企业同样要符合国际法规和当地规则,这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都是一种推动。无论“请进来”还是“走出去”,都是动力。

  再有,“一带一路”提升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希望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问: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您怎么看待这其中的内在联系?

  郑永年:我认为,“四个全面”当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其他三个则是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或者说,中国今后将通过从严治党、依法治国、深化改革来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从严治党是其他几项的基础,是最重要的。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人民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