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段雪莲):无声之营——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史实展》在英格兰西北部港口城市利物浦开幕,多名曾被关押在沈阳战俘营的英国老兵后代出席了展览开幕式并与现场观众分享了父辈难以磨灭的经历。
坐落在默西河畔,濒临爱尔兰海的港口城市利物浦是二战期间英国海军出发奔赴前线的地方,也是遭受德军轰炸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随着11月11日英国阵亡将士纪念日的临近,位于利物浦市中心的古典建筑圣乔治大厅外,工人们正在繁忙地搭建一座由红色虞美人花组成的雕塑。大厅内,中英联合举办的《无声之营——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史实展》开幕式正在举行。开幕式嘉宾、利物浦荣誉市长托尼·科塞西昂表示:“我为利物浦感到骄傲,我们不仅正在为阵亡将士纪念日的活动做准备,还承办了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史实展。我觉得人们应该去感知历史,去了解战争中都发生了什么,并且永远铭记先辈为和平做出的牺牲。”
利物浦市政厅助理市长温迪·西蒙认为,展出的珍贵图片和实物文献还原了一段不被西方人所知的历史,她希望展览能够让更多英国人认识到二战太平洋战场的艰苦与惨烈。对此她表示:“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史实展在某种程度上呈现了一段人们都已经忘却的历史。据我了解,有很多人都能够对此展览产生共鸣,并且主办方也希望能通过展览联系到更多这段历史的亲历者或者他们的后代,从而去丰富并充实现存的史料。”
二战期间,日军在沈阳设立了战俘营,专门关押从亚洲太平洋战场上俘获的盟军将士。据记载,从1942年11月到1945年8月,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曾先后关押过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和法国等六个国家的2000余名盟军战俘,其中不少是盟军高级军官。
利物浦市民艾兰·乔伊的父亲、英国老兵罗纳德·乔伊就曾被关押在这里。开幕仪式现场,艾兰把父亲在战俘营用过的部分物品捐赠给了展览主办方——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这其中包括标着战俘代号的名卡、一些手稿,还有几张他亲手制作的圣诞贺卡。艾兰说,正是乐观坚定的精神让父亲和一起被关押的英国战友熬过了那段黑暗的日子。他说:“他们抱着决不能被敌人打倒的决心和耐力坚持了下来。在这期间,他们没有失去信心,利用一切可能的资源维持活下去的希望。就像那些圣诞贺卡,他们在那样艰苦的情况下仍然想办法给对方制作贺卡,鼓励彼此。还有一个故事我没来得及分享,就是我父亲跟一起被关押的战友打赌,猜战争会什么时候结束,并许诺赢的人届时会收到其他人送的威士忌酒做赌注。这也是说明他们乐观精神的很好的例子,无论如何都不会被困境打败。”
表姐妹安奈特·休伊森和艾莉森·利珀的祖父也曾被关押在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谈到祖父的战俘营岁月,她们印象最深刻的是祖父念念不忘沈阳当地百姓对自己的关爱与帮助。她说:“我喜欢听他讲跟当地老百姓打交道的故事。在战俘营初期,沈阳当地百姓会试着为战俘营里的盟军偷偷运送粮食,战俘也以他们的方式提供些物品作为交换。后来随着日军的管控,这样的交易变得越来越艰难了。但是当地人为盟军战俘提供的帮助真的挺鼓舞人心的。”
他回忆那些日子的时候,总是会提到沈阳的百姓,他非常喜欢他们。
二战结束后,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及其所承载的历史逐渐被人遗忘。直到2013年,在沈阳市政府以及中外学者、盟军战俘老兵的共同努力下,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得以复原并对外开放,这段尘封已久的往事才为世人所知。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馆长范丽红在展览开幕式上表示,希望该展览以中英两国昔日并肩战斗的友谊为纽带,让更多英国观众了解到盟军战俘在被关押期间的苦难以及他们面对困境所表现出来的坚毅、乐观和智慧。她说:“我们的展览来英国展出,可以让更多的英国民众对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有一个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对以往的战争作出反思。同时可以帮助两国民众重温曾经并肩抗击法西斯势力的历史记忆和在此期间建立起的深厚友谊。”
《无声之营——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史实展》的举办也得到了来自中国驻英大使馆、中国日报社和利物浦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继英国之后,该展览还将在法国、荷兰和美国等国家陆续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