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被纳入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的青海省共和县,有一处3.9万亩禁牧草场被违规流转,目前已有2700亩草皮推平,以承担政府生态经济林扶持项目的名义种植枸杞和杨树。然而记者日前实地调查了解到,这里的林木因成活率太低验收不合格,水土流失导致砾石裸露、黄沙泛起。
奇怪的是,当地相关职能部门称“这是一件好事儿”。不少群众议论说,这一事实背后实质是基层干部的不作为、乱作为。
记者采访了解到,2014年5月8日,曹多隆村将3.9万亩草场以每亩一年1元的价格流转承包给同县另一村村民豆拉,承包期30年,用途是“林果、旅游”。
据曹多隆村石万晏等村民代表说,豆拉注册了枸杞种植合作社,对已实施禁牧还草的原生态草场进行了开垦。截至今年3月,已将2700亩草场开垦完,种植了林木。
据了解,为了防沙治沙,这一地区早在2011年9月即开始实行禁牧,国家给予牧民每亩草场每年9.67元的补助。
“按照草原保护政策,禁牧草场要求是保持原生态,既不允许放牧,也不允许流转改变其形态。”共和县农牧局草原站站长李鸿林说。
然而曹多隆村所属的龙羊峡镇镇长王德荣说,流转承包是个好事儿。王德荣所说的“好事儿”,是因为承包人豆拉2014年申请了生态经济林扶持项目。
据了解,种植枸杞国家每亩一次性补贴750元,生态林国家每亩一次性补贴1200元。
共和县环保林业局副局长王东飚解释说,生态经济林既有防沙治沙的生态效益,也能增加当地经济收入。当然豆拉在合同中提到的在生态经济林中搞“旅游”目前是未经批准的。
李鸿林说,现在这片草场的形态已经发生改变,“禁牧令”没有坚守住,第一个五年禁牧期即将收官,接下来可能的路径是向上级申请取消“禁牧令”,但目前还没有这样的先例。
“曹多隆村民目前既享受着禁牧补贴,还能享受草场流转租金,这对村民来讲是件好事儿啊。”李鸿林说。
记者从青海省农牧厅了解到,“禁牧令”不是想取消就能取消,那要看草场的生态恢复状况是否达到国家标准。
然而记者实地走访豆拉所开垦的区域,发现茫茫草原已经近乎戈壁。尽管是秋季,这“戈壁滩”与周边的草原仍然形成鲜明对比。
当地村民把记者领到豆拉所种植的枸杞前,如果不低头仔细寻觅,很难发现枝条枯白瘦小的枸杞苗。“绝大多数的枸杞已经枯死,无半点存活可能。”村民张富成说。
“林业部门今年在验收豆拉所种植的枸杞和生态林时,成活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不合格。”王东飚说。
“三江源是生态敏感区,政府部门应尽快采取措施进行补救。”村民穆连益等人说,从现在这个烂摊子看,承包人的目的很可能就是套取国家林业扶持项目,从中牟利。
共和县所属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农牧局一名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对此事做进一步调查,现在当务之急是督促草场承包人尽快恢复生态,下一步还需要论证草场流转用途的合法性。记者张涛 张大川 央秀达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