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以色列军队不买新型反辐射无人机:网络武器高明
2015-11-06 15:36:00
 

  据美国媒体报道,10月中旬,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IAI)成功使用“哈洛普”反辐射无人机打击模拟指挥所目标。据介绍,“哈洛普”是在IAI公司的“哈比”无人机基础上发展而来,能从地面车辆、水面舰艇等多种作战平台发射。该机发射升空后可长时间滞留在战区上空,搜索各种发射电磁波的可疑目标(雷达站或指挥所等),待命发动致命一击。如果直到战斗结束仍未获得打击指令,“哈洛普”可以自行安全返航,避免“资源浪费”。

  “拿来主义”的成果

  说起用无人机打击雷达等目标的作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当时,西德与美国合作研制代号“蝗虫”的廉价无人机,用于打击敌方防空武器的目标搜索雷达和火控雷达。为此,西德多尼尔公司设计了一种三角翼遥控飞机。不过,该项目最终却因为合作不力和资金不足等因素半途而废。

  当美德两国不欢而散后,“蝗虫”项目的技术遗产却引起了以色列军方的兴趣,并力促IAI借鉴研究。于是在1989年,多尼尔公司与IAI签署合作研制DAR无人机的协议。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掌握相关技术的IAI抛弃了德国伙伴,于1997年在巴黎航展上独家推出具有一定自主攻击能力的反辐射无人机。由于这种无人机在发动攻击时酷似从天而降的鹰隼,IAI将其命名为“哈比”(HARPY,希腊神话中的鹰身女妖)。2005年,IAI再次在巴黎航展上推出“哈比”系统的改进版——“哈洛普”(HAROP),并迅速从土耳其得到首份订单。2007年8月,印度国防部与IAI展开引进“哈洛普”的谈判。两年后,印度正式宣布以1亿美元的价格引进10套“哈洛普”。

  “人在回路”功能

  与目前广泛用于侦察、通信的无人机不同,“哈洛普”集无人侦察机、制导武器和机器人技术为一体,是一种能通过接收和分析电磁波,发现敌方雷达站或通信中心,并将其摧毁的武器系统。总的来说,“哈洛普”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用于攻击的无人机,二是用于运输和遥控的发射平台。

  公开信息显示,“哈洛普”系统的基本火力单元由18架无人机、1辆地面控制车、3辆发射车和辅助设备组成。每辆发射车装有6个发射箱,接照2层3排固定安装,每个箱内装有1架“哈洛普”无人机。整套系统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和隐蔽性,能根据作战需要迅速转移并展开发射,可以在苛刻的战场条件下使用。

  作为“哈洛普”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哈洛普”无人机采用“鸭翼+三角翼”布局,机身由高强度且低成本的铝材制造,长约2米,翼展约3米,高约0.5米。机身头部装有被动雷达导引头,可对截获的不同电磁波信号进行分选、判断从中识别出敌方信号,以便进行目标识别和追踪。机身中部装有导航系统和战斗部,其中导航系统采用惯性导航和GPS卫星定位技术,配合自动驾驶仪、三轴光纤陀螺和磁罗盘,可以让无人机按照预先编好的程序执行飞行任务。机身后部安装1台活塞发动机和1个两叶螺旋桨,机体内置油箱注满燃料后最长滞空时间6小时,巡航速度250千米/小时,俯冲速度超过480千米/小时。

  整架无人机的发射质量约为160千克,最大任务载荷70千克,其中武器载荷为23千克,可装填高爆弹头。由于机体表面涂敷有能吸收电磁波的复合材料,且红外特征也不明显,“哈洛普”无人机在2000米高度飞行时,几乎不会被雷达和光电探测设备发现。值得一提的是,“哈洛普”系统具备“人在回路”功能,地面操控员可通过数据链随时调整无人机的飞行航线和打击目标。

  不怕别人效仿

  从作战使用来看,“哈洛普”系统可在敌方武器打击范围外发起攻击,能在开战初期对敌方防空系统和指挥机构实施“点穴式”打击,攻击误差不超过5米。“哈洛普”系统通常采取集群作战,整个火力单元内的18架无人机可在20分钟内全部发射,全面覆盖目标区域。

  不过,虽然IAI声称“哈洛普”系统具备极高的作战效能,但以色列国防军却迟迟没有下单购买。外界分析,经过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和1982年的黎巴嫩战争,以色列军方早已意识到反雷达作战对于战争胜败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投入大量资源研制相关武器。如今,以色列国防军已经拥有了更加高明的“舒特武器”(一种先进的网络战武器)。

  与“哈洛普”之类的“硬杀伤武器”相比,“舒特武器”可以通过战斗机上加装的“长矛”吊舱(一种大功率电磁波发射阵列)发射大功率信号,渗透敌方军事网络,然后根据具体攻击战术,利用一系列网络入侵软件向敌方军事网络植入不同的破坏性程序,用假目标误导敌方防空系统或用垃圾信息“淹没”敌方指挥系统。换句话说,以军不必硬性摧毁敌方预警雷达设施,就能以网络战手段接管敌方军事网络的控制权,这种手段比“硬摧毁”更精妙,更不易被敌方察觉,攻击方的胜算也就更大。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哈洛普”系统只是IAI推出的一款“外销专用”武器,既能通过对外销售赚取金钱,又能利用他国的实战记录来丰富自己的科研经验。(辛星)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民晚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