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吴江
为节省手机流量,一到公共场合就开始寻找连接免费的无线网络,已成为许多市民的习惯。然而,这两天信息安全组织“雨袭团”发布的Wi-Fi安全报告显示,在南京机场、火车站、旅游景点、商业中心等近两万个Wi-Fi热点中,有超过六成的热点并不安全。其中有14%为寄生虫热点,8.5%为钓鱼Wi-Fi。业内人士提醒,对于没有专业知识的普通市民来说,不要随意连公共场合的免费Wi-Fi,是目前最安全的举措。(11月4日《现代快报》)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当手机族们低头蹭着免费Wi-Fi时,殊不知个人的关键信息,极有可能正面临被窃风险。现实中,免费Wi-Fi热点已成众多公共场所的“标配”,而对于手机族而言,出门在外随时搜索一下周围免费Wi-Fi热点,也已成普遍的习惯。于是,通过公共Wi-Fi热点接入个人手机,上传下载个人信息,甚至完成消费与交易,也自然而然。然而,当人们享受着信息盛宴时,殊不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越来越普及的免费Wi-Fi热点,乍一看不过是商家为了满足客户网络接入需求,似乎是商业竞争的产物,顶多不过是商家通过Wi-Fi获取用户手机号之后,发送一些促销广告信息罢了,用了人家免费Wi-Fi的用户,对于这类促销广告,多半也默认接受。然而,现实的情形却是,获得公众信任,成为用户使用习惯的公共场所Wi-Fi热点,却越来越多地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黑洞。
从信息安全组织发布的对南京市的Wi-Fi安全报告来看,公共Wi-Fi热点仅有四成是安全的,对位于机场、火车站、旅游景点、商业中心等关键接入点的近两万个公共Wi-Fi热点的检测,有超过六成的热点并不安全,其中有14%为寄生虫热点,8.5%为钓鱼Wi-Fi。寄生虫热点会伪装成公共Wi-Fi热点,让市民难以区分,从而窃取接入用户的信息,而钓鱼Wi-Fi甚至会盗取用户账号和密码,对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形成极大的威胁。
对于公共Wi-Fi热点的个人信息泄露风险,业内人士与相关部门也的确给出了善意的提醒,目前最安全的举措,是不要随意连公共场合的免费Wi-Fi。这一无奈的警示,尽管也是出于对公共Wi-Fi的个人信息风险保护缺乏有效的对策,但因为有风险,用户干脆不要用,的确也有因噎废食之嫌,如此束手无策的态度,甚至或多或少释放出默许并纵容公共Wi-Fi热点窃取用户信息的信号。
而按理来说,公共Wi-Fi热点的设置,既然为用户提供接入与信息传递业务,无论收费与否,提供公共Wi-Fi接入的机构,其实都具备了运营商的属性。那么,提供了运营商的信息服务业务,自然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确保信息传递的安全,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与隐私,也就是公共Wi-Fi运营者不容推卸的责任。对于公共Wi-Fi热点的运营者,理应符合信息安全防护的标准,并遵守保护用户信息的准则。对于那些盗用接入用户信息的违规行为,也理应纳入公共通信安全法律的监管之下,并追究经济与法律责任。
基于此,公共Wi-Fi,本不该成为个人信息失窃的黑洞,免费也绝非窃取个人用户信息的理由。对于公共Wi-Fi的乱象,更应将公共Wi-Fi运营者纳入运营商管理,并及时升级监管策略,补足监管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