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外资行频繁减持中资行股 套现缓解自身压力
日前有外媒消息称,花旗集团正在洽商出售所持广发银行20%的股权。虽然事件未得到双方的证实,但记者了解到,花旗银行计划出售广发银行20%股权的事情早已在外资银行界传开。
外资行出售中资行股权的事件并不新鲜。早在今年1月,中信银行就曾发布公告称,接到西班牙对外银行的减持通知,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出售22.93亿股中信银行H股,约占总股本的4.9%。随后,今年2月、5月,恒生银行先后出售所持兴业银行5%和4.99%的股权。德意志银行亦于近日发布公告称,该行宣布将对持有的华夏银行20%股份的账面价值减记。
对于外资银行频繁减持中资银行股权,乍一看似乎外资银行“看空”中资银行。刚刚发布的中资银行A股三季报显示,近两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银行资产质量压力持续上升,净利润增速逐渐放缓,盈利能力和经营状况的下滑,导致大股东减持,似乎言之有理。但外资银行减持中资银行股权套现本质上还是为了缓解自身的压力。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多家外资银行事实上是非常看好中国市场和中资银行发展前景,中资银行股权的投资收益很高,且相对于其他行业,银行股对经济波动的敏感程度较弱。
近年来,全球市场尤其是欧洲市场环境不好,很多外资行本身的业绩压力很大。因为根据巴塞尔协议III规定,若一家商业银行对另一家商业银行的股权投资比例超过10%,则该项股权投资需从其资本净额中全额扣减。且在2014年,美联储对包括花旗银行在内的8家美国大型银行集团实施额外规定,要求其提高资本充足率超过国际标准,并要求其将资本充足率提高1至4.5个百分点,即相当于国际标准的1.8倍。该规定将于2016年逐步生效,2019年彻底实施。
从这个意义上说,外资银行密集出售中资行股权并不代表看空中国市场,也不代表不看好中资银行,而主要是自己实在是“缺钱”。对中资银行股份的减持,一方面可以缓解自己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中国市场逐步开放之后,外资银行也不再需要通过入股中资银行才能实现在华业务的开展。 ◎京华时报记者马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