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获奖带动国产科幻片热潮 今年有80部该题材电影申报拍摄
专家支招:多拍多试 搭好框架(图)
张钢
上世纪80年代初,以《星球大战》为代表的好莱坞科幻片通过音像制品让中国影迷大开眼界,从此作为电影中重要题材的科幻片备受中国影迷热捧。但由于技术以及原创缺乏等原因,这类题材的影片一直是国内电影的短板,几乎是一片空白。随着长篇科幻小说《三体》的受捧以及市场火爆造成的题材蔓延,更多内地制片商看到了科幻文学转化为影视剧的市场机遇,尽管此类题材作品被认为很难拍,但今年在广电总局已经有80多部科幻电影申报拍摄。国产科幻片因何难拍?能否拍好?几位科幻作家、编剧、导演、影视制作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依靠目前众多科幻题材原创作品以及日趋成熟的电脑制作技术,国产科幻片热潮即将到来。
80后新锐导演郭帆表示,“本土化是中国科幻一个很大的命题,尽管中国古代有很多神话传说,但我们没有去探索未知的传统,也没有外星文明的主题,涉及到这些领域的时候,我们只能一步步地去试,不知道什么是对的,可能拍了很多影片之后,我们能知道什么是不对的。从创作者来说,不一定要刻意打上一个中国烙印,如果我们创作的核心是中国的,我们的成长背景、历史文化会自然而然地体现在我们的作品当中。科幻为主的好莱坞特效电影在全世界畅行无阻,这跟科幻理念的国际化是有关系的。中国的科幻基础是非常成熟的,若干年前就有一本杂志叫《飞碟探索》,这本书在儿童当中脍炙人口,在全世界范围内来说,科幻都是所有儿童以及成年人的爱好,不管是在文学上、电影上。”
影评人张小北认为国产片可以借鉴好莱坞的拍摄方式,打造自己的电影。他认为,中国电影在110年的发展历程中起起伏伏,但武侠电影从来没有真正衰落,“就是因为我们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武侠文化产业。我们现在应该趁大家关注度提高的时候,尽快通过科幻行业和电影行业联手,把科幻电影产业搭建出一个基本的框架。比如说科幻小说的版权交易,能够通过降低成本的方式加快流动,让各个层次的作者赚到钱,如果我们能形成这样一套产业体系的话,我们就等于有了一个不断的源头。”影评人严蓬则表示,“赶潮流是中国电影市场的状况,它有好的一方面,也有不好的地方:好的就是能够在短期内聚集很大的力量和关注度;不好的地方就是,潮流有来就有去,落潮的时候能不能留下一些金子,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目前中国的科幻题材作家并不多,他们担心得更多的是作者能否潜心创作的问题。科幻作家陈楸帆表示:“科幻题材作品是一个新的风口,风过了之后到底留下什么,我是比较谨慎乐观的态度。好的方面来说,是让科幻作家富起来,能够集中精力做更多更好的作品。我的担忧是,目前IP热潮特别火,从另外一个方面会让很多的作家变得特别浮躁,他写东西的时候可能会考虑非常多的商业上的东西。作家都要清楚自己的定位,创作时要保持住初心。每个人都做好自己本分的事,也希望在大环境方面更加重视版权,让创作者安心把精力投入到创作中。”
新报记者 张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