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毛宇舟
16家上市银行的三季度业绩报告已经披露完毕,与市场人士预测相似,银行业第三季度的资产质量并未迎来拐点。而从国有大行的数据上来看,不但不良贷款率进一步升高,反映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指标,也大幅度降低。
外界对于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同样担忧。《证券日报》记者统计发现,进入下半年以来,标普和穆迪已经先后下调了4家银行的评级展望,而两大评级机构给出的原因主要是“银行资产质量和资本金水平将面临更大压力的预期”。
拨备覆盖率逼近监管红线
根据银监会数据,截至2015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091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50%。第三季度监测数据虽然没有公布,但是从已经披露的上市银行数据来看,1.50%的不良贷款率很可能进一步升高。
五大行方面,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仍较高,其三季度末不良贷款余额为1792亿元,同比增长12.3%,,不良贷款率第三季度末达到了2.02%,比2014年年底上升了0.48个百分点,比二季度末上升了0.19个百分点。
不良贷款率增长幅度最小的为交通银行,截至三季度末,交行不良贷款余额为528.75亿元,较上年年末增加98.5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42%,较上年年末上升0.17个百分点。
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在第三季度末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45%、1.44%和1.43%,分别比去年年末上升0.26个、0.31个和0.25个百分点。
在不良贷款余额总量上,除了交通银行以外,其他四家银行都在千亿元级别,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1714.08亿元、1791.58亿元、1499.71亿元和1290.72亿元。
高华证券研报显示,因年初至今需求不振导致企业盈利疲软,银行业短期内不良贷款压力仍将持续。
除了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双升外,五家国有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均大幅度下降。所谓拨备覆盖率,即实际上银行贷款可能发生的呆、坏账准备金的使用比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该项指标从宏观上反映银行贷款的风险程度及社会经济环境、诚信等方面的情况。
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农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218.30%,为五大行最高,但仍比去年年底下降了68.2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了20.69个百分点。
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78.99%和165.33%,其中交通银行拨备覆盖率下降较慢,仅下降了13.55个百分点,建设银行则下降了43.34个百分点。
根据银监会要求,贷款拨备率(贷款损失准备占贷款的比例)不低于2.5%,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占不良贷款的比例)不低于150%,原则上按两者孰高的方法确定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因此,150%为银行业拨备覆盖率的红线,而国有大行中有两家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已经逼近这一数据,分别为157.63%和153.72%。
四家银行评级展望遭下调
或许是考虑到相关银行资产质量未改观的影响,标普和穆迪已经先后下调了四家银行的评级展望。
7月份,标普称,由于资本弱化,将南京银行评级下调至“BB+”,展望为稳定。在此之前,该行的信用等级为“BBB-”。
9月份,标普又出手,将两家股份制银行的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至负面,以反映中国经济信用风险上升。
10月份,穆迪将一家股份制银行的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穆迪表示,评级展望的调整反映该行未来一至两年资产质量和资本金水平将面临更大压力的预期,这是因为该行过去两年贷款和资产增速快于同业平均水平,而且不良贷款率和90天以上逾期率均有所上升。
上周,瑞银将H股上市银行徽商银行2015年至2017年盈利预测下调4%至24%,目标价由3.1元下调至2.8元,并表示徽商银行上半年的逾期贷款增加了74%,反映资产质量压力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