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十三五:中国参与全球治理需提升五大战略能力
2015-11-02 11:03:00
   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对国际治理的参与也日益深入且全面拓展。加强中国对全球治理的参与都已成为中国对外战略的重要任务。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对于当前中国的对外战略而言,如何将中国不断增长的实力转化为相应的国际影响力尤为关键,这就亟需加强我国的战略能力建设。笔者认为,“十三五”期间,中国参与全球治理,需要提升五大战略能力。

  一是提升议程设置能力。随着全球问题的逐步增多,全球治理的领域、层次、主体也日益增加。如何在全球治理中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存于议程设置起着首要作用。全球治理需要多边合作,限于时间、资源等有限性,每次只能集中于几个主要议题进行探讨与合作。如何将关系自己切身利益并需要国际合作的议题列为优先议题,这就关系到国家的议程设置能力。近年来,中国在地区和国际层面的合作中议程设置能力有所提升,但还相对有限,自身诉求并未得到充分表达。主场外交可以成为议程设置的有力平台,但更需在非主场外交上加强议程设置能力建设。

  二是提升规则变革能力。现有国际规则体系的主体结构源自二战后的国际权力格局,为全球治理的发展做出了有益探索。不过,历经60多年的发展,其弊端与不足也日益显现。促进全球治理的有效发展需要权力结构与规则体系相匹配。随着新兴国家的集体性崛起,国际权力结构正处于变革之中,这使国际规则变革与重塑的必要性越发突出。无论是世界银行投票份额调整还是G20机制的兴起,规则变革正在为全球治理发挥积极作用。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与新兴国家的代表,可以发挥沟通桥梁作用,推动国际规则变革的良性发展。

  三是提升机制创设能力。中国是当今国际体系的后来者,在许多国际机制当中处于“后进者”的地位。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和海外利益的拓展,现行国际机制对于中国的限制日益增多,中国的合理利益诉求并未得到公正合理的对待。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现有国际机制的既得利益集团不愿让步,导致国际机制的增益改革很难实现,从中国想提升IMF中份额便可见一斑。中国是国际体系的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加强参与机制创设并不等同于要颠覆现有国际机制、成为国际体系的修正者,而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并增强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

  四是提升实力转化能力。随着中国经济能力的增强,中国的外汇积累已远远超过自身所需,中国外交的导向也应从“经济导向”向“战略导向”转变。为了减少和避免给人“钱多人傻”的印象,学会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已成为新时期中国对外战略的重要任务,需要加强中国的实力转化能力建设。

  五是提升话语塑造能力。良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声誉对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意义重大。尽管当前中国为地区和全球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国际社会并未给予相应高度的评价,这与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较弱有很大关系。国际话语权不是靠宣传所能获得,而是需要加强话语塑造、有效传播和良性互动。

  总之,中国对全球治理的参与份额会不断增多、参与程度会不断加深,在此基础上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因此,加强中国的战略能力建设是重中之重,对于推进中国与国际体系的良性互动、促进全球治理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凌胜利,外交学院国际安全研究中心秘书长、博士)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国际在线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