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行业债券扎堆违约 风险仍在持续发酵
2015-11-02 08:10:00
 

  债市违约事件再次成为市场的焦点。10月28日,鄂尔多斯市华研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自10月29日起开始对债权人进行回售登记。自此,备受关注的“12鄂华研”债开始了“排雷”工作。一石激起千层浪,该事件也再次敲响了在过去几年中一直在加杠杆的传统产业的资金链警钟。

  有研究机构数据显示,过去几年中,中国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已经超过200%,在主要经济体中居于前列。而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过程中,传统制造业在去产能、去杠杆的漫漫长途中始终难以寻到筑底的拐点。业内人士表示,要想走出当前的困局,中国经济必须要加速新旧动能切换,尽快度过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艰难时期。

  警报拉响债市违约事件已超20起

  伴随经济下行和兑付日期临近的双重压力,我国债券市场近来进入“触雷”和“排雷”模式。截至目前,包括“12湘鄂债”、“11天威MTN”等在内的近十只公募债券“铁定”无法兑付。对此,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债券违约风险持续发酵,不排除未来进一步扎堆违约的可能。

  “债券市场近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目前来看已传染至大中型国有企业,并呈常态之势。”有券商分析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他直言,从目前上述违约事件进展情况来看,天威集团已经进入破产重组程序,足额清偿现存债券的可能性很小,其余企业均正在采取各项措施筹措资金,未来仍存在偿付剩余债券本息的可能。

  近年来,特别是自去年“11超日债”开启中国公募债违约先河以来,我国债券出现了“扎堆”违约现象。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债券市场违约事件已超20起。以影响较大、较具代表意义的三只国企违约债券——11天威集团MTN2、08二重债和10中钢债为例,目前只有二重债最终由控股股东受让全部债券而得以解决。

  国企央企“不败金身”已被打破,中小企业因身处经济下行周期则更难逃脱违约命运。早在今年年初,原应于1月25日兑付本息的“12东飞债”离奇延期,随后曝出真假担保函问题;1月26日,“12致富债”发行人发布公告,恳请投资者2年期满后不要选择回售权,原因是公司现金流紧张;紧接着,“12蓝博债” 截至2月4日回售到期日,本息兑付资金未能到位,已构成实质性违约。此外,早在2014年就有“13中森债”、“12华特斯”等六只私募债先后陷入偿付风波。

  需要指出的是,自2012年6月首单中小企业私募债——“12苏镀膜”成功发行以来,中小企业私募债至今已经运行近40个月(中小企业私募债后合并于公司债),目前上市交易的中小企业私募债近700只。以债券期限大多为2年至3年推算,2015年将进入私募债的兑付高峰。WIND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沪深交易所市场将有近150只规模高达170亿元左右的私募债集中到期。

  对此,渤海证券报告认为近期产业债频繁违约,涉及的范围有所扩大,由私募债蔓延至公募债,由民企扩展到国企,自年初已发生7起违约事件,其中3起为公募债。报告称,实体经济持续不振是导致债务违约的主要原因,未来债务违约仍是点爆而非全面爆发,逐步有序打破刚性兑付是新常态。

  不少评级公司也已经就相关行业提出预警,在对发债企业经营竞争力、战略与投资、财务等方面深度分析的基础上,再考虑企业流动性打分及外部支持等因素,国内评级公司中债资信最新发布的《中债资信企业信用风险排查名单》建议投资者未来关注包括煤炭行业的太原煤气化、云南煤化工;有色金属的河南万基;光伏行业的英利中国;船舶制造行业的舜天船舶等企业债券。

  行业低迷“去产能”“去杠杆”底部难寻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行业景气度持续低迷,市场需求仍然不足。然而,部分企业仍存在大量激进投资行为,资金杠杆率居高不下。这使得传统制造业的去产能、去杠杆任务艰巨,难以寻到筑底拐点。

  据记者初步统计,上述20多只违约债券之中,有10多只与行业风险叠加、前期产能扩张过度有关,其发债主体包括:山东海龙、新中基、中国二重、二重重装、广西有色、中钢股份、天威集团、天威英利、江西赛维、超日、熔盛重工等。

  中债资信指出,在宏观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有色金属、钢铁、机械制造等行业景气度持续低迷,与此同时,上述行业中部分企业仍存在大量激进投资行为。“如中国二重自2009年起,开始举债建设重大项目,镇江出海口基地、800MW大型模锻压机、国产大飞机配套项目总投资合计超50亿元。由于项目于行业景气度高点开始建设,成本高企,而随着行业景气度下行,项目盈利弱于预期,进而加重公司经营压力和债务负担。”中债资信相关研究人员直言。

  产能的过度扩张,也使得上述这些行业的资金杠杆率目前仍处于高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末,全国86家大中型钢铁企业总负债已超过3万亿,行业负债率达到69.47%,全国有五家钢厂的资产负债率超过100%,在三季度,钢铁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还都在节节攀升。煤炭行业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据山西煤炭企业人士介绍,该省属重点煤炭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已达80%。此前国泰君安的研究报告曾经有过测算,截至2014年底,中国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已经达到217.3%,这在主要经济体中是最高的,也反映了中国产能过剩的严重程度。

  高企的杠杆率之下,一旦行业景气指数下滑,债务违约、资金链断裂也就都在情理之中。WIND数据显示,以钢铁行业为例,在已经公布三季报的20家钢企中,40%企业均处于亏损状态,仅有3家企业归属于母公司的利润逆势上涨。亏损企业中,三钢闽光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下降3321%,杭钢股份下降8191%,酒钢宏兴下降2490%。而有色金属行业情况也难言乐观。已经公布三季报的62家有色金属企业中,逾24%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其中只有24家企业利润同比上涨。五矿稀土利润同比下降1862%,宝钛股份利润同比下降6070%。

  “归根结底,实体经济不景气的根源在于需求不足,这使得传统制造业在去产能、去杠杆的漫漫长途中始终难以寻到筑底的拐点。究竟何时能达到市场出清状态,目前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预测。”有评级人士此前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调整结构新旧动能需加速切换

  频繁暴露的违约事件以及更多资金链几近断裂的企业,都揭示出中国不少产业集体产能过剩和杠杆率过高的本质。面对增速放缓之痛,犹如五百多年前航行在大西洋上的西班牙船队,中国经济已踏上了寻找新动力的征途。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产能过剩行业需加速自身调整,另一方面,中国经济需要加速新旧动能切换,尽快度过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艰难时期。

  对众多产能过剩行业来说,唯有“控总量、调结构”的转型之路才能通向那“黄金之地”。“作为基础能源,煤炭不可能发生全行业的彻底转型,不管是煤电一体化、煤化工等纵向业务延伸,还是向旅游、新能源等横向扩展,都只是解决产能过剩的辅助措施,最根本的出路还是提高产业集中度,控制产量,实现供需平衡。”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煤炭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邢雷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当前煤炭企业跨区整合难推进的情况下,可以建立煤炭行业的类似OPEC的组织控制产能,还可以通过国有企业改革,在资产管理架构上实现高集中度。

  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的情况如出一辙。“从2010年至今,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20个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产能退出的政策措施,也淘汰了一部分落后产能,但是对于整体产能而言并没有减少,这是个待解的重要障碍。”中钢协常务副会长朱继民认为,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转型方向和转型路径,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同时,建议国家出台企业兼并重组细则,从税收、财政、金融、土地、技术进步、职工安置、债权债务处理等方面对企业重组给予支持,同时积极探索民营钢铁企业的重组。

  根据《中国制造2025》,我国以十年为一个阶段,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建设。第一阶段,到2025年,综合指数接近德国、日本实现工业化时的制造强国水平,基本实现工业化,中国制造业迈入制造强国行列,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第二方阵。第二阶段,到2035年,综合指数达到世界制造业强国第二方阵前列国家的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强国。第三阶段,到2045年,乃至建国一百周年时,综合指数略高于第二方阵国家的水平,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第一方阵,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制造强国。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表示,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全社会对创新更加重视。中国政府大力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行动,充分显示了中国不仅决心推进创新发展战略,还明确了完善税收措施和丰富融资新模式、加快发展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和用好创新公共平台等多方面举措。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当下,资源型行业、过剩产能行业、高污染行业下行压力巨大,尽管新兴产业尤其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表现较好,但是新旧产能的转换过程是艰难和漫长的。为了应对挑战、避免经济“硬着陆”,结构调整的进程面临国内市场化尚未完成的制约,速度和步伐可能不会太快。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经济参考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