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苍老的手,紧握着规板和圆锥,仿佛在硬物上镌刻般吃力地点戳着,手上青筋毕露。他刻得很缓慢,一分钟只能刻满三五个格子,脸上满溢着的却是陶醉与享受的神情,尽管那双眼睛一直是闭着的。
家住南雄的盲人谢经营,用前后长近10年的时间,在黑暗中“刻”出了2部长篇小说。他的一生,充满着自强不息与社会关爱的正能量,正因如此,才让一名一度绝望的盲人走向了“新生”。这正是韶关整个盲人群体的真实写照。
万念俱灰:命运打断了他的梦想
今年已届古稀之年的谢经营,1946年出生于南雄市雄州街道莲塘村。在他的记忆中,少年时期是他一生中最美好而绚丽的时光。那时候,他的眼睛依然是明亮的,可以在五彩斑斓的世界中,阅读他喜欢的文学作品。优秀的学业也让他充满了美好的希冀:上完中学上大学,等毕业后当个作家、做个教授……
16岁那年,谢经营突然发现视力越来越弱,连读书写字都困难,到最后竟然完全失明。并不富裕的家人带着他远赴广州、西安寻医问诊,最终被诊断为“视网膜萎缩”。
那段日子成了谢经营一生中最黑暗而迷茫的日子。求医期间,谢经营学会了辨识、刻写盲文,这成了他走出人生低谷的一盏明灯。
自强自立:乡村教师、赤脚医生让他走出低谷
后来,谢经营发现,村里有20多个孩子到了学龄却不上学,留在村中务农。这让已经有了初中文化水平的他起了召集孩子们上文化课的想法,得到了乡亲的大力支持。这家捐桌子、那家捐椅子,瑶山坪村小组的“耕读小学”就这样创办起来了。已经是盲人的谢经营,托人买来盲文版的小学教材,成了村里的教书先生。
在村里又回来几名初中生后,谢经营光荣“退休”了。这时,生产队推荐他来到广州学习按摩。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他学完了原本2年才能学完的课程回到家乡,成了公社医疗站的一名“赤脚医生”,专为劳作期间扭伤劳损的乡亲们按摩。“最忙的时候,一天按了40多个人,从早上一直按到晚上10点多。”
尽管手臂按得酸软不已,但此时的谢经营已经完全走出了痛苦与迷茫,“我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尽管看不见,但大家需要我。”
花甲梦圆:用5年时间刻成自传小说
工作之余,谢经营再次燃起了自己少年时的梦想:当个作家。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谢经营的盲人按摩诊所为场所,一些城乡爱好文学的青年成立了“雄州文学社”,老谢任社长,并创办了社报《雄州文艺报》。
从2003年起,每天深夜10点按摩店关门后,便成了老谢宝贵的写作时间,此时他已是花甲之年。一直到了2007年4月,刻断了10多支盲文笔、刻写了3000多张盲文纸后,一部长达15万多字、带有自传体性质的长篇励志小说《不灭的亮光》初稿终于“刻写”完成。2010年,长达21万字的长篇小说《红土情缘》也相继完成。
家人心声:希望有残疾人养老院
然而,在生活中,老年盲人是一个令家人时刻揪心的群体。谢经营的妻子伍贞萍红着眼睛说,照顾老年盲人就意味着家中有一名劳力要完全牺牲自己的时间,无时无刻地看护他。对于南雄这种欠发达的山区小县来说,许多公共场所并没有规划盲道,这让老谢出门成了个难题。
记者走访熏风路、新华南路、惠民南路等闹市看到,韶关市区盲人道常被车辆占用,有的因道路施工破损严重,有的不时出现断头现象……种种不便都成了盲人出行的“拦路虎”。
外出困难重重,局限了老年盲人的活动空间,长年在家枯坐造成缺少运动也令他们体质偏弱。如谢经营如今就身患多种高血压、高血脂、痛风等多种老年病,每天都要服药,这意味着他需要更多的照料与关爱。“我真希望能有一间专门照顾残疾人的养老院,可以‘解放’家人。”
趋势:“家庭与社会”双轨养老
记者从韶关市有关部门了解到,“家庭与社会”双轨养老共同发展已经成为发展趋势,该养老系统将完全覆盖失明老人。截至2014年的,韶关共有养老服务机构178间,农村“幸福计划”示范点8个,农村幸福院60间,福利机构共有养老床位数9752张。
社会活动让老人不再孤独
失明老人的渴望,社会其实一直在关注。韶关市残联及各个爱心协会的义工们每年都会在盲人节、重阳节前后,不定期地组织盲人在内的各类残疾人举行各类户外、联欢、交流活动。 据了解,曲江区图书馆还购进了一批先进的智能阅读器、电子助视器等组建了盲人图书室,失明老人可以在此用耳机来”阅读“新闻与书籍,了解外面的世界,享受社会公共文化服务。
忽视:精神照顾匮乏
与生活的照顾相比,精神照顾却往往被许多人所忽视。
当地一名资深的义工告诉记者,与青壮年期的残疾人不同,许多老年残疾人的情绪相对悲观,少数老人心理也较脆弱,对疾病和死亡有一定恐惧感。因此他们对家庭和亲人的依赖性较强。这种依赖性并不体现在生活的照顾上,情感的慰藉也显得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