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兴教寺塔
兴教寺塔是佛教传播史上最著名的人物、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及其弟子窥基、新罗弟子圆测的舍利墓塔,展现了佛教沿丝绸之路传至长安后的发展及其对朝鲜半岛的影响。其所在的兴教寺为佛教唯识宗重镇,兴教寺三塔即为唯识宗的三位祖师墓塔,在佛教传播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兴教寺三塔中的玄奘墓塔、窥基墓塔作为仅存的唐代四方楼阁式墓塔,是窣堵坡这一印度佛教墓葬建筑形式随着佛教传播而东传入中原地区并中国化的典型物证,玄奘墓塔与丝绸之路佛教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玄奘直接关联。窥基墓塔中所葬的高僧窥基(632年—682年)为玄奘法师嫡传弟子,并为玄奘所译经文大量作注解,其墓塔是佛教沿丝绸之路传播至长安的重要物证。圆测墓塔中所葬唐代高僧圆测(613年—696年)的遗骨,其墓塔见证了佛教沿丝绸之路传至长安后对朝鲜半岛的影响。
玄奘法师以其坚韧的精神、对佛教传播的巨大贡献和《大唐西域记》中对中亚、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记载,并创立佛教唯识宗,成为丝绸之路交流史上的著名人物。兴教寺塔作为玄奘法师及其弟子的墓塔,与他沿丝绸之路西行至印度求取佛经的这一佛教传播史和东西交通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密切关联,也佐证了玄奘师徒共同翻译阐释佛经、在东亚地区发展弘扬佛教的历史。
6. 彬县大佛寺石窟
彬县大佛寺石窟位于陕西省彬县城西10公里的大佛寺村清凉山下,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距今已有1384年的历史,是中原文化鼎盛时期唐代都城长安附近的重要佛教石窟寺。其唐代泥塑大佛为长安及周边地区规模最大,体现了石刻大佛艺术自西域东传及在关中地区的流行。
彬县大佛寺石窟是中国现存初唐时期和盛唐时期规模最大、最为精美的石窟群之一。石窟依山凿窟,雕石成像,岩体为砂岩,共有130多个石窟,错落有致地分布于约400米长的崖面上。共有佛龛446处、造像1980余尊,分为大佛窟、千佛洞、罗汉洞、丈八佛窟和修行窟五部分。另有经幢2件、碑刻8通、题记178
彬县大佛寺石窟公元7至10世纪洞窟遗存是盛唐时期唐代都城长安及周边地区中国式石窟艺术的重要遗存。特别是其唐代大佛塑像为长安及周边地区规模最大,大佛形象以阿弥陀佛取代释迦牟尼,展现了佛教在东传至中原过程中的中国化。
7. 张骞墓
张骞墓是公元前2世纪汉帝国杰出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开辟者张骞的墓葬,与丝绸之路开辟这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大世界性历史事件密切关联。
张骞墓位于陕西省城固县博望镇饶家营村,是中国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的墓葬。公元前114年张骞病逝于长安,归葬故里。该墓自汉以来,历代文献均有著录,沿革明确。
1938年,西北联大对张骞墓墓道进行了初步发掘,以具有汉代特征的封土墓葬形制、“博望造铭”封泥、石首等出土文物,与张骞这一伟大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特征相印证,从考古学上证明了该墓的真实性。至今,张骞这一伟大历史人物以其坚忍不拔的开拓精神,仍受到后人的追思和纪念。
(来源:中国文物信息网 编辑:刘梦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