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积极协调下,中国政府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中亚5国联合启动了丝绸之路跨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和中亚五国政府多次协商,2012年最终确定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政府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名称为“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
今年初,丝路申遗文本已由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两国政府共同递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并被正式受理。该项目包括三国的33处遗产点,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文化遗产项目,其中中国段包括陕西、河南、甘肃、新疆四省区的22处遗产点,陕西分别是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张骞墓、彬县大佛寺石窟7处文物点被列入。
今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专家到陕西进行了现场考察,将拿出专家评估意见并提交2014年世界遗产大会审议。
申遗点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
具有突出普遍价值
陕西被列入申报名单的遗产点都是丝绸之路从开通、发展到繁荣、鼎盛时期的重要文化遗产,都是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和典型代表,都是东西方文明交流、融合发展的载体和物证,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重大文化价值。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是西汉帝国的都城宫殿遗址,是丝绸之路最早的东方起点,见证了西汉帝国对丝路开创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是丝绸之路鼎盛时期东方起点城市唐长安城的代表性遗存。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彬县大佛寺石窟均是佛教沿丝绸之路东传及与中国文化融合发展的重要物证。张骞墓是汉帝国杰出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开辟者张骞的墓葬,与丝绸之路开辟这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大世界性历史事件密切相关。
有效保护使文化遗产的
真实性、完整性得到彰显
长期以来,陕西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为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付出了极大努力,为我国乃至人类共同文化遗产保护做出了卓越贡献。为了保护汉长安城遗址完整性,陕西始终没有在汉长安城遗址范围内规划安排大型建设工程和城市建设工程。
上世纪90年代,规划建设的西安二环路北段原设计横穿汉长安城遗址,省、西安市政府果断决策调整方案避开汉长安城遗址区。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保护展示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的真实性、完整性,更好地展示、传播历史文化,西安市政府通过了《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实施方案》组织实施了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区环境整治,再现了历史上未央宫遗址的宏伟布局,取得了巨大的保护成果,得到了区域内绝大部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大明宫遗址通过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实现了对遗址的整体保护和展示,遗址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备,环境得到美化,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居住和生活条件。为了保护张骞墓,城固县政府对97户居民重新安置,极大地改善了张骞墓的保护环境。彬县政府对大佛寺石窟广场进行了改造和绿化美化,并将影响大佛寺石窟保护的312国道改线,保障了文化遗产的安全。
通过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这些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得到了有效保护,既是对我们中华文化遗产的热爱、尊重和保护,也是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做出的贡献。
陕西丝路申遗工作
意义重大、使命光荣
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国际文化遗产项目,事关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位。丝绸之路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对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地位和话语权和树立世界文化遗产大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陕西7处遗产点的文物保护、环境治理等各项工作已基本完成。
通过这7处文化遗产的申遗过程将极大地提升陕西的文物保护理念和水平,促进陕西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典型文物景区的提档升级,提升遗产地城市品位和文化产业发展。申遗工作更加有利于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在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惠及民生利益和促进建设“三个陕西”等方面作用巨大。
保护和弘扬优秀文化遗产是推动陕西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和历史机遇。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陕西的、中国的,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把这些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是陕西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陕西文物工作者有决心、有信心积极做好丝绸之路申遗工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重要的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