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文国际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瑞士记者见证中国经济奇迹 称欧洲两国贡献有助实现“中国梦”

2013-05-24 17:58:49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百度百家
 

1976年,博勒乘坐瑞士航空公司的飞机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我在晚上抵达北京,外面漆黑一片,”博勒说,机窗外唯一的亮光来自于一座毛主席的雕像旁边的灯光。

出了机场后,他的车沿着蜿蜒的小路,就着昏暗的车灯驶向住处。

第二天当他走出房间后惊讶地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自行车的世界。

博勒生于1947年,在瑞士长大并于苏黎世大学攻读经济学和社会科学博士学位。出于对中国的浓厚兴趣,他毕业后来到中国,在北京的一所大学内教中国的工程师们。

那时候博勒的薪水大概有480元,这大约相当于他瑞士同行薪水的十分之一,和毛泽东的薪水一样,也和当时中国城市家庭人均收入持平,这令他十分惊讶。

“我并不在乎到底能赚多少钱,我在乎的是能够有机会亲身见证一段历史,”博勒回忆道。他现在66岁,居住在苏黎世湖边的一栋房子里。这栋房子有两层,座落于湖边的一处斜坡上,面对着风景如画的苏黎世湖。

博勒的妻子是瑞士华裔,名叫艾米吴。她与博勒1970年在美国相识,1982年结婚。他们很自豪自己中西合璧的文化背景,在名片上特意把两人的姓连在一起,印上“博勒-吴”的字样。

结束在北京的第一份工作后,博勒凭借自己对中国的了解,成为了第一位在华注册的瑞士记者,为西方媒体报道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24小时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