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在罗马尼亚的议会大厦与中东欧国家的领导人进行会谈后,李克强邀请他们参观中国高铁和基础设施建设设备的展览。
在议会大厦一个200多平米的大厅,墙上挂着一个巨大的LED显示屏。引人注目的展品是放置在大厅中间的两列火车模型:一个是高铁模型,另一个是普通铁路模型。
欧洲国家领导人观看了中国高铁发展历程的英语视频,然后进一步观看了相关细节。
李克强向身边的领导人指出模型中的有趣项目。
他说,此次展览的目的是让更多中东欧政府和企业了解中国基础设施的发展情况,并鼓励双方企业在他们可以互补的领域投资。
11月25日,李克强和罗马尼亚总理蓬塔共同见证两国政府和企业签署多项合作文件或合同,其中涉及经贸、投资、电信,以及核电、火电、风电等能源项目。
在会见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和塞尔维亚总理达契奇时,李克强宣布三国将合作建设连接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和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匈塞铁路。
李克强表示,匈赛铁路是中国-中东欧基础设施合作中的标志性项目。他强调中国与中东欧在基础设施、电力和建设项目中的合作,尤其在高铁系统中的合作具有巨大潜力。
“中国的高铁建设装备先进、技术成熟……中国能够满足中东欧国家开展各种基础设施项目的要求,并惠及全世界。”他说。
这已不是李克强海外访问期间第一次“推销”中国的高铁技术。
10月,李克强访问泰国并和泰国总理英拉共同出席“中国高铁技术展”开幕式。他表示,中泰高铁建设合作应该成为两国关系的新亮点。
在澳大利亚总督布莱斯访问中国期间,李克强强调中国的高铁技术先进可靠并表达了参与澳大利亚首个高铁建设项目的愿望。
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
专家称,李克强“推销”中国的高铁技术和装备标志着中国正努力从工业产品出口为主向高附加值的设备和技术出口转变。
“中国-中东欧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就可以很好地促进中国落实出口结构调整的政策。”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赵俊杰说。
“罗马尼亚的高铁建设就是中国基础设施产业具备先进科技的实例,也将吸引更多国家在该领域与中国合作。”他补充道。
赵俊杰说,大部分中东欧国家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缺少必要的技术和装备,这就给中国进入中东欧市场提供了契机。
中国已经承担了一些东欧国家的基础设施项目,包括2010年动工的贝尔格莱德的多瑙河大桥建设以及新启动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斯坦纳瑞电厂项目。
“通过开展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出售相关设备,中国可以扩大在该地区的影响力。诸如此类的合作也可以增加中国和这些国家间的政治互信。”赵俊杰说。
2012年,中国和欧洲的贸易额达到546亿美元,在中国的贸易伙伴中处于最高。然而,中国的工业制品却面临欧洲国家的反倾销税,包括陶瓷及光伏产品在内的产业均受其影响。
“中国目前应该增加技术和装备出口。因为与工业制品相比,技术贸易不大可能遭遇反倾销税。”赵俊杰说。
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说,中国出口结构的变化是和国家的经济转型相一致的。
“中国重工业的快速发展要求国家加大装备和基础设施出口。海外市场的每一步探索都推动了中国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何茂春说。
除了经济利益外,对中东欧的技术和装备出口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尤其在改善中国和欧洲之间的运输方面更是如此。
(来源:中国日报 记者赵逸男、张帆 编辑:许雅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