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亚太|北美·欧洲|中东·中亚|非洲·拉美|中外关系|国际组织|时政专题|
  精彩推荐 朝将冻结金刚山韩方资产 韩拒绝前往执行现场|美13岁少年欲成为登顶珠峰最年轻者|波兰默哀两分钟 哀悼遇难总统|
从2010到2030年中国构建绿色经济共需40万亿元
2010-03-31 13:53:15

我来说两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中国日报网消息:2009年2月26日,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在北京发布研究报告称,中国要想转型成为“绿色经济”,需要在未来20年投入大量资金运用新技术:从现在到2030年,年均需1.5万亿-2万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投入,才能有效部署必要的绿色技术。

根据麦肯锡测算,以年度计算,这部分资金相当于中国同期GDP的1.5%-2.5%。按照上述估计,到2030年我国共需约40万亿资金投入。

麦肯锡上海分公司副董事张海濛在当天的发布会上解释说,麦肯锡的报告并不讨论资金的来源问题,只是强调新增投资的需求,“其中至少三分之一的投资会有好的回报,可以依靠市场解决(资金来源)”。

张海濛也对本报记者介绍说,报告是对“有钱就可以用”的新技术运用前景的预测,没有考虑垄断、保密等技术问题因素。

麦肯锡用近一年时间研究了中国在6个关键领域可以用来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排放和污染的200多项技术。这些领域包括电力、汽车、重工业和废弃物管理、建筑、农林业、城市规划和消费者行为。

这份题为《中国的绿色革命:实现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选择》的报告说,目前已商业化或有商业化条件的新技术,能够帮助中国在2030年将石油进口量减少30%-40%、煤炭需求减少40%、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50%。

麦肯锡上海分公司资深董事、报告的作者之一华强森(Jonathan Woetzel)说:“中国有机会避免重蹈其他国家所走过的弯路。”

报告说,在过去15年中,中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年均减少4.9%,但这一数字在美国和德国仅为1.7%和2.7%,在印度为1.3%。

麦肯锡认为,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预计未来数十年还将继续快速增长,因此中国可在建筑、汽车和电厂中应用目前已问世的节能技术。

报告认为,如果中国能够尽早投资,并提供政策支持和促进企业积极行动,中国将有可能在迅速兴起的绿色科技领域,比如电动汽车领域,成为全球领袖。麦肯锡北京分公司全球董事尤茅庭(Martin Joerss)说:“中国有可能在未来20年站在全球‘绿色革命’的最前沿。”

报告分析说,相较于欧美和日本在内燃机车和完全混合动力车领域的技术优势,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具备技术领先的潜力。中国是世界领先的可充电电池生产国,政府鼓励电动汽车研究和开发。2008年12月,中国汽车厂家已经推出了第一款无需在专用的充电站充电的充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

麦肯锡认为,通过大力采用电动汽车技术,中国有望在2030年实现汽油需求减少70%,从而减少30%-40%的石油进口,并将中国的石油自给率从20%提高到将近三分之一。

张海濛说,在提高能效方面,电力行业是6个关键领域中潜力最大的,“因为电最终用到其他行业”。报告说,通过对清洁能源技术的大规模投入,如核能、风能、太阳能和水力发电,中国可以不再依赖火力发电。到2030年,对煤炭的依赖程度有望从目前发电量的81%降低到34%。

通过在建筑和工业领域全面实施能效提升技术,并积极在工业领域回收利用废弃物和副产品,比如煤层气利用、水泥熟料替代、城市固体废弃物管理等技术,中国可以在2030年把电力和煤炭需求各降低10%。

报告也提出,中国在实施上述技术时也将面临诸多障碍。比如没有健全的市场,不成熟技术的定价机制不够完善,缺少行业技术标准等。“这些障碍都可能令中国无法实现这些绿色技术的全部潜力,包括节能和温室气体减排等。”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小唐)


新闻热搜

 
视觉
博客
孟加拉首都达卡的另一面
提到达卡的,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满城奔走的人力车。但是在达卡,还有更多其他画面。 >> 详细

论坛
场上喧宾夺主的美女裁判
世界体坛上美女裁判不在少数。她们太过美丽,一出现就喧宾夺主,使目光集中在她们身上。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