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说出自己的思路,抛砖引玉。请大家也把自己的构思说出。天涯是万能的,说不准真能实现根治沙尘暴的梦想。
我以前有过类似的方案策划,核心技术有3个。包括分段加压输水,太阳能大型蒸发器的建造,以及临时植被恢复技术。
首先,我们在渤海湾建立大型泵站,抽取海水。海水将通过大型输水管运送到内地缺水地带。抽水和输水,是使用风能和太阳能为运营能源,通过大气压力技术实现。目前技术已经成熟,可以利用风能与太阳能加压,建造大型泵站。目前山东一带推广的风力气压抽水机,即是该技术小型化的产品。具体大家可在网上或到现场查看。涉及到输水时管道的阻力消耗能量,以及落差问题。我们可以间隔一定距离建立中转水池和泵站。分段加压后,对大型设施的投入及技术难度均可明显降低。水管架设,可参考输油管。或用成本更低的办法实现,因为是分段的。包括中转水池的建立,全程只需小量征地就可实现输水工程项目启动。全程不需要电力,维护成本极低。我们也开发出相对应的材料技术,可明显降低成本。
在输水途中,以及在目的地,我们均可视当地光照情况,建造太阳能大型蒸发器。该蒸发器,其实是一种半球型的温室。建造成本比常规的同面积玻璃温室要低,我们已有相关的建材专利及完整的施工工艺。因为半球结构全日均接受直射阳光,所以光能利用率比一般海水淡化工厂要高得多。另外,半球型建筑,具有明显的辐射聚能作用。能更在效的接受和吸收阳光中的能量,并转化为热能,并形成压力。海水在渗透管中循环流动并小量渗出,吸收了热能后变成高湿度的空气遵从压力规律进入转交换管,最后变成液态的淡水被收集后供人使用。该大型装置,不但能耗低,全程不使用燃油和电力,而且效率相对传统太阳能淡化工厂要高。
水源充足了,而且还是淡水,我们可以着手改造环境了。毕竟是人为创造植物生长条件,所以初期时这些植被是临时存在的。但大面积绿化,将会得到永久性的植被。
水源的利用上,我们开发了一种投资极低的自动化灌溉模式,适合在沙漠地区配合我们的其它技术使用。属于滴灌和喷灌。我们收购废旧农膜和其它废旧物资,做成更便宜的塑料薄膜,再压合成各种水管。水管用旧了,可重新加工,反复重生为水管。低压灌溉管道铺设好后,控制压力,采用低压输水技术可完成灌溉操作。在沙漠上,我们主要是种植耗水极少的灌木,或生长极快的禾本科C4耐旱植物。均采用窝栽,不但节省人力,还可抗风。只需将水管根据每一个“窝”的分布来排列,然后留下小孔,即可实现自动灌溉。供水的阀门,可利用浮力来自动控制。因为是窝栽种植,水管用量不多,水压控制也比较容易。
种下的临时植被,规模抗大后,当地的自然环境及农业小气候条件会慢慢改善。很快,在窝栽的植物旁边会长出小草。等种下的灌木长大后,很快可以形成生态保水屏障,我们可以在周边种上适合沙地生长的乔木。逐步推进,计划治理的地带,会变成一个个的高产林场。这个过程,大约只需3到6年时间。经费足够,我们可以将整个中国的气候进行重新分布。通过沙荒地治理而得到的林场,将会有很高的木材产量。木材资源日渐稀缺,改造产生的林场可为该计划的出资者带来极丰厚的投资回布。同时这也可以是当地经济腾飞的一个重要机会。西部地广人稀,特别适合类似产业的发展。
作者:吃鱼的南极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