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更清新了。2007年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已由1998年的100天增加到246天。北京申奥时承诺的7项绿化美化工作指标已全部兑现,2007年底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了51.6%,城市中心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
北京更发达了。奥运前夕,随着地铁10号线、机场线和奥运支线的陆续开通,北京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将达到200公里。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已正式启用,为举办奥运盛会的古都北京,又开启了一个通向世界的新“国门”。
北京更亲切了。东城区在全国第一个实行“万米单元网格”数字化管理,增强城市管理的人性化、精细化。7月1日,北京全面启动奥运交通保障措施,7月20日还将实行“单双号”限行,透明、公开使得这些措施得到了广泛的理解与支持。
北京更宽广了。超过110万人报名做奥运赛会志愿者体现的是一种现代公益意识;数十万名夜以继日坚守岗位的建设者体现的是高度的责任感;百万名微笑迎宾的酒店、商店、交通等服务人员体现的是良好的职业素质;而广大北京市民的理解支持参与则体现了一座城市开放的精神风貌。
在2008年奥运会筹办顺利推进的背后,世界看到了一座经济更繁荣、城市更文明、社会更和谐、环境更宜居的城市。
从办好奥运,到享受奥运——“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贯穿于奥运筹办全过程
北京奥运会场馆布局的总体思路是集中在北城,以保证奥运会期间能方便运动员、记者等在较短的时间内抵达赛场,这是北京申奥时的承诺。在确保奥运功能需求的同时,北京在场馆布局上尽可能与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协调,并最大限度考虑民众需要,使这些设施赛后能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更长远的体育、文化服务。
为此,北京将一些综合体育设施规划在运动场比较少的地区。北京市西部体育场馆较少,于是在西部规划了西部场馆群,建设了北京五棵松体育中心、老山自行车场馆群和北京射击中心,赛后将成为附近居民锻炼健身的乐园。在大学校园,北京一共安排了6座场馆,赛后将向广大师生和周边居民开放。
办好奥运,惠及人民,已经成为中国筹办奥运工作的重要内容,并扩展到奥运之外,涉及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方方面面。
家住北京西城区教场口6号院的于德明老人告诉记者,自家门前曾经积淤的北护城河经过“生态”治理,生机盎然,小鱼儿荡起层层涟漪。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编辑刘初阳住在北京北部被戏称为“添堵苑”的天通苑,原来从家到长安街边的单位,经常得花一个半小时。去年地铁5号线开通后,他现在上班也就50分钟左右。
在决策者心中,一切奥运筹办工作,既要确保在赛时满足奥运需求,更要持续为广大群众带来实惠。通过筹办奥运,北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城市功能提升,为广大群众创造了更好的生活工作条件。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对公共交通的投资总额将达到715亿元,占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45%。地铁票价降到了2元,乘地面公交持一卡通只花4角钱。京津城际铁路投入试运行,京津两地市民单程旅行只需30分钟。“这些既着眼于破解奥运交通难题,更为了市民出行方便与舒适。”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李建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