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让奥运梦变为现实 26天后中国将兑现庄严承诺
[ 2008-07-14 08:52 ]

1936年在柏林举办的第十一届奥运会,进入撑竿跳决赛的中国运动员符保卢,竟买不起比赛用竿;

1948年伦敦举办的第十四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是参赛团中唯一住不起奥运村的。

在那个积贫积弱、民不聊生的时代,中国的奥运之路和国运一样,写满了深深的屈辱,留下了重重的悲壮。

1949年10月1日,饱经沧桑的中华民族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1978年,改革开放的大门徐徐开启,古老的中国加速汇入世界文明的潮流,中华民族真正走向伟大复兴之路。

国运兴,体育兴。奥运,那个曾经遥不可及的梦,开始和我们越来越近;五环,那粒被深埋的种子,又开始在心里萌动。

1979年,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得到公正、圆满的解决。

1984年7月29日,在洛杉矶举办的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上,中国的奥运之路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折:许海峰一声枪响,中国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巧合:这个城市,就是52年前刘长春代表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地方。52年,一个民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迁。奥运会的历史在洛杉矶,对中国做出了截然不同的记录。

1990年,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在中国北京举办并取得圆满成功,中国向全世界展示了举办大型综合体育运动会的越来越强大的物质基础与组织能力。

开放的中国盼奥运,开放的中国完全能够办好奥运。改革开放使我们有了申办的勇气和条件。北京在1991年12月,向国际奥委会正式提出申请。“北京能够提出申办奥运会,本身就证明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社会祥和,人民安居乐业,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回顾起中国申办奥运的历程,北京体育大学奥林匹克研究中心主任任海教授感慨万千。

中国何时能自己举办一届奥运会?自1908年开始就回荡在中国人心头的这个悲壮的问号,终于有了最圆满的答案。2008年8月8日,奥运圣火将在中国北京熊熊燃烧。为了这个梦想,一个不畏艰难的民族走了整整100年,横跨了两个世纪!

从申办奥运,到筹办奥运——北京把《申办报告》中的动人文字,变成了令人惊叹的奇迹

7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倒计时一个月。2008年奥运会新闻报道的大本营——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主新闻中心、国际广播中心和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正式启用,开始为来自全世界的媒体提供全方位服务。

2001年1月,当时的北京奥申委向国际奥委会递交了三大本北京《申办报告》。这个被称为“红盒子里的北京蓝皮书”的申办报告,是国际奥委会的一篇“命题作文”,共分18个主题,近200个小专题,每个主题都要作定性定量的陈述。

申办成功当天,北京奥申委主席刘淇与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签订了《举办城市合同》。这份合同厚达几百页,列举了国际奥委会对主办城市的各种要求。

可以说,《申办报告》和《举办城市合同》,是中国向世界交出的一份庄严的承诺书。

为兑现承诺,2001年12月13日,北京奥组委正式成立,担负起协调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筹办和举办工作的重任;2002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一年后,北京奥组委正式发布《北京奥运行动规划》,对奥运会筹办工作各个方面的目标、措施和步骤作出了明确规划。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