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对于中国驻苏丹维和警察李春满来说,最幸福的时刻莫过于每两周一次与远在北京的家人通电话。
"虽然通电话只有短短的20分钟,但这足以让我彻底从繁忙紧张的工作中放松下来,尤其听到我15岁的女儿的声音的时候",李春满在苏丹首都喀土穆接受中国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在苏丹南部一共有九名中国维和警察,李春满是队长。中国只有四名警察参加过三次维和任务的,李队长就是其中之一。在去年7月份来苏丹之前,李队长在2001到2003年期间还两次赴东帝汶参加联合国的维和任务。
这么多年的维和经验让李队长深深感觉到战争是多么无情,而和平是多么地可贵。也许,正是因为目睹了这种战争的创伤,李队长总是喜欢思考与人生价值有关的问题。
46000个单词的英文日记就是李队长对人生终极价值思考的见证。李队长喜欢学英语,并且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都相当了得。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维和警察的沟通能力。整个采访过程中还时不时地用一些英语单词或者句子来表达他的意思。李队长现在每次和她女儿说话还保留用英语的习惯。
"每次我和我女儿打电话的时候,我首先问的一个问题就是他的学校生活是否愉快(Are you happy with your school
life?)。如果一个人不愉快的话,是学不进任何东西的。生活的目的就是要寻找快乐,为自己而快乐或者为别人而快乐",李队长说。
在苏丹南部,一共有600多名联合国维和警察,中国一共派出了7名男警察和两名女警察,他们分别在不同的警局工作。李队长是地处瓦乌的第二战区的联合国警队的指挥官,同时也兼任他任务区四个工作组的指挥官。
联合国在苏丹南部一共有六个战区,李队长带领的战区有100多名维和警察,分管四个省的地方警察局。这些警察局地处偏远,直升机或小飞机是唯一的交通工具。
"每个月我有十三天是在外面跑的,并且由于路况极差,有的地方根本就没有路,有时候需要两三天才能够到达偏远的警局",李队长说。
"并且,在瓦乌坐飞机不是闹着玩的。由于大多数飞机又小又老,飞起来就像一只蜻蜓。"
李队长说,20多年的战争几乎摧毁了苏丹南部的任何东西,当地根本就没有什么警力可言,大多数警察都是从退伍的军人或以前的反政府武装转过来的。
"尽管他们身披警服,但是如果要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他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同时当地警察局也缺少一些必要的设备",李队长说。
他说,很多警察局都是只有一间草屋和几个未经训练的警察,几乎没有任何设备。李队长见过最简单的警察局就是在一棵大树下面摆了两个作为凳子的木头。
"因此,我们必须从最基本的教起,比如采集指纹、保护妇女儿童以及如何使用设备等等", 他说。
另外一件头痛的事情就是每天的吃饭问题。在那里,除了洋葱和土豆,几乎没有什么其他的东西可以选择。当然也有西红柿,但是由于价格昂贵,并且在又湿又热的苏丹南部很容易变质。
出于对西红柿的爱,李队长在六月份结束任务回到喀土穆的时候终于得到了发泄。他不仅仅可以吃上西红柿了,而且还手拿一个西红柿,照了几张留念照片,就好象手上捧着一棵钻石一样。"刚回到喀土穆的时候,觉得黄瓜的味道太鲜美了",李队长说,露出特别得意的表情。
当然,这些生活上的困难并不是最难以克服的,
最难的在于如何做出成绩,并且让当地人认同他们所做的事情。"我们必须要让当地人理解,我们是过来帮忙的,不是过来添乱的,但是人都是不服管的,
所以要做到这一点有耐心还不够,还需要一些当地人一看就能明白的成绩",李队长说。
要赢得当地人的认同和尊敬,还是行动大于言辞。李队长说,在苏丹南部联合国维和警察启动了"快速影响工程",也就是说做那些能够取得立竿见影效果的事情。
比如,李队长所带领的小组就视察了一些当地警局,并且记录下来,哪些设备是最急需用到的。然后他们将问题和预算上报给喀土穆总部的联合国苏丹任务区设备委员会。如果该委员会通过了方案,就会发放一定的资金来解决这些问题。
目前李队长带领的第二战区的维和警察已经向该委员会上报了16个项目,6个已经获得批准了,3个已经收到了第一笔启动资金,并且有一个已经投入使用了。
为了更好地与当地人交流,李队长还学会了一些阿拉伯语和苏丹南部的一些方言。
"我只能说一些最简单的词,比如说'你好吗?'、'谢谢'等等,但是每当他们听到我能使用他们语言的时候,这些最简单的问候语却立刻能拉进我们之间的距离",李队长说。
(《中国日报》记者: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