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环球周刊回顾  
从利比里亚到苏丹,从刚果(金)到黎巴嫩……在世界热点、冲突地区,处处活跃着中国维和军人的身影。建军节前夕,《中国日报》记者采访了远在非洲的中国维和官兵,希望读者对这些为共和国旗帜增光添彩的人们有更深入了解。<详细>
 
“世界火炉”炼出的和平勋章
中国第二批赴苏丹维和工程兵大队自部署至苏丹维和任务区以来,在“世界火炉”的炙烤下,克服蔬菜短缺、传染病流行、蚊虫叮咬、蛇蝎侵袭、战乱等带来的困难和危险,出色完成了联苏团交赋的各项维和任务。 <详细>
维和警长的日日夜夜
对于中国驻苏丹维和警察李春满来说,最幸福的时刻莫过于每两周一次与远在北京的家人通电话。"虽然通电话只有短短的20分钟,但这足以让我彻底从繁忙紧张的工作中放松下来,尤其听到我15岁的女儿的声音的时候",李春满在苏丹首都喀土穆接受中国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详细>
医疗队里的时装秀
2003年4月9日,当中国首支维和医疗分队到达刚果(金),45岁的刘昕和同队的12名女性是中国首批维和女军人。2003年4月至2005年12月,中国首支维和医疗分队与后来的三批队员在当地共救助了5000多名病人,其中31名是危重病人。联合国把中国的医疗分队称作“驻刚果(金)的最佳表现维和部队”。 <详细>

 




 
之一:在东帝汶的第一个生日
2001年4月,我到东帝汶已经三个月了,今天是我生日。在家的时候,朋友们会聚在一起来个生日晚会,其实就是,找个借口喝点儿酒,温温感情。生日是我媳妇提醒的我,因为在这个任务区,我们只记月日,不记星期。<详细>
之二:异国合唱团成员
今天是2001年9月4号,星期二。当地警察一早就在总部大院里集合走队列,点评上周工作,之前他们有个合唱,这已成了惯例,不知他们唱的是什么。我非常喜欢这一活动,因为我是北京公安交通管理局的合唱队员,<详细>
之三:“此刻感觉自己像皇帝”
现在,我的这个家要比分局更吸引我了,咳,我租的房子和分局都是我的家,又都不是我的家,我的家在中国北京。 <详细>
之四:“我们是来维和,不是来享受的”
我们被临时安排在联合国在卡杜格里的过渡营。一个小铁皮集装箱住两人,中间由薄木板隔开,形成两个单间,木板顶上掏个窟窿。整个过渡营卫生极差,卫生间的地上一层蟑螂,有的死了,有的还在爬,有的还蹒跚着起飞呢,撞到哪儿是哪儿。<详细>

 
拨通电话就像中大奖
这是2006年冬天的一个清晨,苏俊祎和往常一样,又满怀希望能够拨通未婚夫杨义飞的电话。她是北京语言大学的研究生,而杨义飞是一名维和军人,远在利比里亚。<详细>
妈妈为我学会上网
"你妈妈是自己上的网吗?"在刚到海地不久时,杨扬的室友看见杨扬和他妈妈网上聊天禁不住好奇地问。 杨扬今年26岁,是中国第四批驻海地维和警察的一名成员,从2006年8月至2007年4月与其他124名队友一起在太子港执行维和任务。<详细>
20岁的他是全家人的荣耀
2月2日央视新闻联播中的一个镜头,让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旧庙镇它卜郎村的刘国志、张庆兰夫妇一直高兴到现在。他们的儿子、中国派驻利比里亚维和士兵刘明与战友们一起受到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接见。刘明今年才20岁,是此次中国维和士兵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也是目前惟一一个从阜新走出去的维和士兵。<详细>

<详细>
 
中国履行大国责任
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既显示了中国对联合国的支持,同时也是中国履行大国责任的具体体现。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副主任戴绍安在接受中国日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到。 <详细>
优中选优的中国维和警察
在五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 中国目前的驻外维和警察数量仅次于美国, 一位公安部高级官员称。现有约190名中国维和警察在东帝汶、利比里亚、科索沃、海地、苏丹执行任务,仅次于美国的288名。 <详细>
本期策划:陈笛       设计支持:凌雷       技术支持:孟宇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