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间谍,是指遣往它国或地区的人员,主要进行窃取、刺探、传送机密情报及进行颠覆、破坏等活动。在中国古代文著《左传》中,就曾有夏朝利用间谍战胜敌军的记载,这说明至少在夏时,中国已经产生了间谍。春秋末期,孙武更是在《孙子兵法》中对间谍做了详细的阐述。
因为间谍要从事窃取、刺探、传送机密情报或颠覆、破坏的活动,所以间谍的综合能力要强。在中国的历史上,各朝的封建帝王都十分重视间谍的使用。他们投入了大量金钱,精选了各种人才,并设置了专门的训练、管理机构,通过使用各种手段,为他们进行向外扩张或巩固政权服务。春秋末期的著名军事、政治家孙武,在其著述的《孙子》兵法中阐述了间谍的作用和间谍的分类。他认为可以将间谍分为乡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五种。这五种间谍方法都有它们各自奇妙的功用,是国君实现其政治目的的一大法宝。孙武还提出进行间谍活动要任用具有高智商的亲信,如果高明的君主或者贤能的将军可以做到这一点,一定会获得成功的。他还强调要极端秘密地运用间谍手段,这可以说是最机密的事情了。那么中国的间谍究竟起源于何时?
据《战国策》记载,郑武公在讨伐胡族之前,通过利用敌方派来的间谍,麻痹了胡人,从而使他一举袭击胡族成功。故事内容大致是这样的:郑武公打算讨伐胡族,首先让他的儿子娶了胡族女子为妻。并且当着她的面故意问他的臣子说,我打算出兵了,我们应该讨伐谁?大夫关思其建议讨伐胡族。武公听了之后大怒,下令处死关思其,并说道:我国与胡族是兄弟关系的国家,你说要讨伐他们究竟是为什么呢?胡君听说了这件事,就把郑国看成友邦国家而不加防备,这样郑国偷袭胡国获得成功。
据说,西周的太公吕望,就曾为西周做过间谍。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博闻强记的吕望曾在殷朝做过官,他知道商王朝的许多机密,但是纣王这个昏君胡乱治理国家,所以到各诸侯那里进行游说,并率领他们归顺了周国。到了西伯那里之后,他根据自己掌握的商朝情况和天下的形势,提出各种有效的建议并制定了各种正确的决策,使商朝的诸侯、重臣叛变纣王,投归西伯,有效地瓦解了殷王朝的统治基石。所以孙子在《孙子兵法》中认为吕望在殷朝的间谍活动是造成殷商灭亡、西周兴起的原因。
其实在吕望之前还有更早的间谍活动。《吕氏春秋·慎大览》记载,商在灭夏前,曾经派间谍伊尹两次去夏朝进行间谍活动。伊尹原来是有莘氏的媵臣,作为陪嫁的一名奴隶随着有莘氏的女儿嫁到汤家做厨子。一次偶然的机会使得他受到了汤的赏识,于是汤两次派伊尹去夏王朝了解情况,进行间谍活动。为了使伊尹不引起夏桀的怀疑,汤编罗了一些罪名给伊尹并由汤亲自射伊尹,造成他负罪潜逃的表面现象。伊尹到夏后,一方面积极宣扬汤的仁德,消除夏王与汤之间的嫌隙;另一方面调查中原的地形,积极刺探夏的机密,并通过以重金收买夏朝重臣等手段,离间夏朝君臣之间以及夏王朝与各方国、部落的关系,并使一些有影响的臣子也在他的间谍活动下背叛了夏国而投奔到商国来,等等做法都孤立了夏王,削弱了夏朝的实力,为商朝覆灭夏王朝的作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更早的关于间谍的记载在《左传》、《竹书纪年》中。据记载,夏朝少康时,为了攻打过、戈两个方国,了解情况,查明地形,汝艾和季抒被派遣到了这两个国家去进行间谍活动,收买重臣,为消灭两国创造有利条件。
以上这些都可算中国早期的间谍史的传说,虽然都有一定的古籍的记载,但是究竟哪一个是真正的历史事实,我国使用间谍的鼻祖到底是什么时候呢?这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查证才能得出结论的。
(来源: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