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资讯抢鲜报
专题报道: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印尼时尚”(组图)
2016-03-16 19:36:00
 

  中国和印尼两国关系源远流长,这位设计师的风格就让记者感受到了爪哇文化与中华文明的某种结合与呼应。中国经济网记者田原 摄

  中国经济网雅加达3月16日讯(记者 田原)本周,“2016年度印尼时尚周(2016 Indonesia Fashion Week)”在椰城雅加达圆满落下帷幕。作为全球最大穆斯林国家、东盟最大经济体和有着“千岛之国”和“旅游天堂”美誉的印尼,其时尚文化和时尚产业究竟有何独特之处?“印尼时尚”的领军人物们又是如何看待中印尼时尚界的交流与合作?

  带着上述问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本届时尚周期间,独家专访了印尼设计师协会主席兼“印尼时尚周”筹委会主席Poppy Dhasono、“印尼时尚周”总策划兼知名设计师Musa Widyatmodjio、“2016年度印尼时尚偶像”兼新锐模特Muhammad Ikhsan Saleh、印尼知名影星Dimas Beck。

  本届时尚周亮点何在?

  记者:首先,请各位给我这个来自中国的观察者提示一下,“2016年度印尼时尚周”的主要看点有哪些?

  Poppy:“印尼时尚周”是每年向国内外展现印尼所有时尚元素和独特时尚工艺的最重要平台,兼具传播、展示、教育、贸易的职能,正逐步对印尼时尚产业和时尚文化形成重要支撑,并有助于印尼明确自身在国际时尚界的现实处境和发展方向。今年已是第五届,时尚周本身进入转型升级的阶段,在参展品牌、设计师、模特、合作伙伴的选择都更加强调高标准。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也首次邀请了《经济日报》作为中国媒体的代表进行独家报道。

  Musa:我们希望通过本届时尚周探究印尼时尚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何在,同时为打造又一个“世界时尚之都”夯实基础,让每个参与者都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何为印尼时尚、印尼风情和印尼市场。我认为,印尼可重点打造“时尚工艺之都”和“伊斯兰时尚之都”。这是因为,首先,印尼的手工艺文化经过了上百年的传承,已形成了图一无二又门类齐全的工艺体系,“用双手创造美丽”是印尼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时尚传统;其次,随着伊斯兰世界对风格和信仰的追求愈加自由和多元,印尼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国家,近年来引领伊斯兰世界时尚文化的能力逐渐增强。

  Dimas:印尼有很多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就像本届时尚周聚焦“文化镜像(Reflection of Culture)”这一主题。每个人都需要从文化中寻求力量,每个国家都需要从文化中获得前进的动力。尤其对印尼来说,本土文化还具有促进经济增长、提升民族尊严的作用。我个人今年最为关注年轻一代对时尚的观点和呈现模式,我们的总统佐科十分重视为年轻人营造成长的空间,为的就是发展包括时尚产业在内的创意经济。

  Ikhsan:“印尼时尚周”已有五年历史,而我去年才入行,我很幸运、也很荣幸能担任今年的“时尚偶像”。你能想象,作为一个新人,这几天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关于自己的广告和宣传画的感觉么?感谢真主!我今年特别关注“2016年度印尼青年设计师大赛”和“2016年度亚洲模特大赛—印尼站”这两个单元。

  “印尼时尚”特色何在?

  记者:印尼时尚文化和时尚产业与其他国家有何不同?

  Poppy:文化,绝对是文化。印尼由一万七千多个岛屿组成,每个岛屿都有千差万别的民族、宗教和与之相关的文化。此外,印尼历史上还先后受到马来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阿拉伯文化、欧洲文化、日本文化的影响。因此,理解印尼多元文化的关键词就是——融合和包容。

  Musa:巴黎因高端时尚闻名世界,但巴黎的产业体系和制造水平是经过上百年锤炼的。又比如,中国因先进的大规模服装生产能力享誉全球,物美价廉的中国时装几乎横扫国际成衣市场。相比之下,印尼在上述领域均无法与这些时尚强国相抗衡,必须寻找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多年来,时尚界一直为西方马首是瞻。然而,印尼时尚文化绝不能成为西方的附庸,必须建立自身的体系和运行模式。比如,印尼没有四季,只有雨季和旱季,那么欧洲按照季节进行发布的模式就不能照搬。

  Dimas:由于印尼是一个从东到西跨度很大的群岛国家,从巴布亚、到坤甸、到巴厘岛、到雅加达、到棉兰、到亚齐,能充分感受到文化的多元性,这决定了时尚产业最基本的元素——布料和设计的差异性和丰富性,也赋予了印尼时尚发展之路以浓郁的民族色彩。

  Ikhsan:作为一名模特,我每天的工作就是诠释“印尼时尚”。在T台上,我要在展现不同地域、民族、宗教特色的设计中不同切换;在T台下,我倾向于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寻求某种平衡的时尚文化。例如,印尼的Batik工艺就兼具这两种特色和两种功能,即能用于婚礼、会议等正式场合,又能在日常穿着中展现个性。

  记者:如何观察和评价印尼时尚产业的年轻一代和初创企业?

  Musa:任何时代里,年轻人总是对时尚最具热情的群体,他们不仅将时尚穿在身上,也将时尚融入其生活方式。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年轻的设计师、买手、博主有了更多、更快、更直接、更低成本获取、传播、研究和运用时尚信息的渠道和空间。需要指出的是,印尼时尚产业的年轻一代,他们具有极强的求知欲和进取心,这也是众多国际知名时尚学校先后进入印尼的原因,而本地时尚教育体系也正奋起直追。必须清醒地看到,时尚产业是否强大,不仅仅靠时装周和各色品牌,归根到底是靠过硬的产品,这就需要年轻人从一开始就培养以产品为基础的市场导向意识。否则,再好的品牌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时尚产业是造梦的产业,但印尼必须从梦境中醒来。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尚创造力,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将这种创造力转化为市场竞争力;每个人都可以创业,但不是每个人都能通过创业建立起时尚帝国。

  Poppy:最紧迫的任务是要增强他们的国际竞争力,这是一个漫长的历程,如果以三至五年为周期,印尼还需要数个周期。为更好地服务印尼时尚产业的接班人们,为了让他们更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以更好地应对国际挑战,我一直致力于时尚教育事业的推进和本土时尚产业体系的建设。我认为,必须坚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方式加以引导和鼓励,目的就是为完善本土时尚产业体系输送包括设计师、工艺师、营销师等方方面面的人才。在欧洲,时尚产业已建立起了完整的人才培养和更新体系,印尼必须在这方面加快步伐。因此,本届时尚周特别设置了“印尼青年设计师大赛”,为一年来脱颖而出的青年设计师相互交流、相互比拼提供平台,第一名还将被送往意大利米兰进修一年。

  Ikhsan:印尼的青年设计师都极具天分。作为模特,我希望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作为“2016年度印尼时尚偶像”,我将更努力、更脚踏实地地服务于印尼时尚产业的发展。

  “印尼时尚”如何走出去?

  记者:请各位谈谈如何观察和理解“印尼时尚走向世界”?

  Musa:在印尼时尚走向海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和发展印尼特色,确保印尼时尚文化和时尚产业的不可复制。否则,我们将不得不面临与制造能力极强的国家尤其是中国进行比较的局面,甚至可能陷入价格战的窘境。据我观察,人们总是在苦苦追寻独特性,费神耗时却独一无二的手工时尚能很好地满足人类这一天性,有望成为为未来时尚界的奢侈品。因此,日益稀缺的时尚工艺尤其是手工艺,对“印尼时尚走向世界”至关重要,将成为“印尼时尚”的高端领域和拳头产品。拥有悠久历史的印尼时尚工艺,只要坚持不懈、不断进步、深耕市场,就能抓住发展机遇、做大做强、享誉世界。将来,只要你想寻找有历史、有特色、有灵性、有质量的时尚产品,第一个就会想起印尼。

  Poppy:目前,“印尼时尚周”是“世界时尚周”的成员单位,与多个国家的时尚周均有合作。然而,印尼时尚产业走出去,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和政策瓶颈。这方面,我认为须向中国学习,尤其是中国政府对时尚产业极为支持。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就发现有很多中国设计师和、品牌和模特,在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支持下积极参与到诸如“巴黎时尚周”中。印尼政府在推动时尚产业发展上可借鉴中国经验。

  Ikhsan:目前的印尼时尚产业,从天才的设计到高质量的制成品之间还有不小的差距,关键是要加强产能、提高质量,这样才能为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夯实基础。此外,我建议印尼设计师们要尽可能在其他国家举行时装秀,增加曝光率。2014年,我曾前往韩国“亚洲设计新星大赛”为印尼廖内省的设计师代言。今后,我将继续为“在国际上宣传印尼时尚”贡献一份力量。

  记者:在“走出去”过程中,各位如何看待中印尼时尚界的合作?又对双方产业协同发展有何展望?

  Poppy:中印尼友好关系源远流长,双方经贸和文化交流已有近千年历史。早在上个世纪,我就接受邓朴方先生邀请前往北京举办“东盟时装秀”,对我来说是十分珍视的美好回忆。因此,我希望中印尼时尚界能相互补充借鉴,而非相互恶性竞争,最终实现相互开放、互为支撑、差异发展,成为共同打造亚洲时尚市场、发展亚洲时尚文化的好伙伴。例如,我个人就对苏绣的设计和工艺十分感兴趣,在设计中也很喜欢运用中国丝绸的元素。作为印尼设计师协会的主席,同时也作为中印尼友好协会的会员,我计划邀请中国设计师参与“2017年印尼时尚周”。

  Musa:我们与多个国家的时尚界均保持着顺畅的联系。尤其是本届时尚周邀请了意大利、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设计师和品牌进驻,为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提供了机会。然而,很可惜的是,“印尼时尚周”尚未与中国时尚界建立机制化的联系。不过,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研究和学习中国时尚产业的发展进程和态势,尤其关注中国在这个领域的大规模制造能力。我经常感叹,为何在中国能买到任何想买的与时尚相关的元素?我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体系,对时尚教育的推动作用很大,如完整的中文教材体系、低成本的教学设施和人员,这在印尼尚无法实现。因此,我衷心希望,双方能在时尚教育和能力建设方面优先开展合作。

  Ikhsan:我建议,双方时尚界尤其是年轻人可在社交媒体上率先实现相互关注、相互宣传,我很期待能去中国的北京、上海、香港等时尚之都观摩和学习。


编辑:小微

 1/13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经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