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福冈县发生里氏9.0级地震,这是日本有历史记录以来的级数最大地震之一,引发了范围波及700公里的海啸。更糟糕的是,地震和海啸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产生核泄漏,成为1986年以来世界上最严重的核灾难。这次地震被日本内阁命名为“东日本大地震”。如今,距离这场可怕的灾难已有5年。现在日本灾区的重建工作进展如何?
重建进展有限
除了要完成建筑、安全保护、交通、通信等方面的工程外,灾后重建还需进行净化核电站周围社区、灾民安置、生态恢复和产业复兴等工作。
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刘云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东日本大地震的灾后重建方面,一些主要工程已完成了大部分,如铁路和医院诊所的修建等都完成了九成。居民安置房需要5万户,现在完成了40%。此外,当地正在重建防潮堤,该防潮堤高14.7米,长约400千米。
不过,对于灾后重建来说,以上“成绩”远远不够。一方面日本民众普遍认为日本灾后重建工作进展缓慢。日本《朝日新闻》日前发布的灾区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有45%的灾区执政官表示,复兴工程在这两年里进展明显缓慢。新加坡《联合早报》称,岩手县和宫城县的灾后工程有594项,但截至今年1月只完成83项,占计划工程的14%。
另一方面,民众则对部分设施的重建必要性存在质疑。日本《朝日新闻》近日报道称,据日本国土交通省表示,截至去年9月,岩手、宫城、福岛3县内的沿岸堤坝修建计划已完成了约12%,不过这引起了国民的批评之声,主要集中在居民不断搬迁后耗费巨资修建防潮堤是否必要,以及修建后景观发生巨大变化。
除此之外,灾后日本的相关产业复兴也始终难见起色。刘云指出,现在,日本政府将福岛出口视为日本农业外交的重点,也通过各种途径希望向外界传递这种意愿。福岛努力和中国台湾、越南等地恢复农作物出口,现在已有部分解禁。此外,福岛的水产品在日本国内也开始恢复销售,进度尚可,经常账已经大部分恢复。不过,虽然现在福岛农产品生产量逐渐回升,但销往海外的农产品数量却较地震前大减八成。
经济持续承压
日本政府原将2016年~2020年期间的5年定为“后期重建期”,并计划投入6万亿日元(约合3313亿元人民币)左右的财政资金。就此,10年重建总体预算额预计将超过30万亿日元(约合17220亿元人民币)。
但此举除了加重政府财政负担外,间接后果的影响更广泛。日本全国核电基本关闭造成电价上涨、企业生产成本上升、部分食品出口受到影响,以及进口石油支出增加等。最后一项因素在最初两年一度成为扩大日本贸易逆差的罪魁祸首,随着近两年国际油价下跌才得以好转。
何况正如刘云所指出的,这5年间日本的国内消费、劳动者的实际收入都没有出现大逆转。“5年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所做的更多是制造一个虚假的泡沫,即透支未来的经济。虽然安倍晋三在财政方面作出了一些调整,但这种调整对日本经济起不了决定性作用。”
刘云进一步分析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是负值,这说明“安倍经济学”特别是其“第一支箭”货币宽松政策的效果经过长时间发酵已进入低谷,未来GDP增长和货币政策间的关系已不再紧密。同时,之前的量宽政策已到极限,规模无法再扩大。此外,随着一些国家开启“负利率”模式,日本也开始针对超额存款储备金实施负利率政策,经济政策的导向作用已经超过市场本身的调控作用,这实际上是对未来经济政策的透支。
不过好在日本经济也有部分“可取之处”。刘云指出,日本国内企业破产数量正在减少、经常账出现盈余、旅游情况良好等。此外,美国加息后,日元一直是作为避险币种吸引了大批资金的涌入,可以看到,整个资本市场对日元的稳定性是比较看好的。还有,日本存款准备金保持相对稳定,多达1万多亿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