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尼日利亚《商业日报》3月7日报道,尼在60、70年代曾是棕榈业的全球领军者,在随后的30、40年里被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取代。追溯到1960年此前的100年间,尼与刚果曾一度雄居全球棕榈业霸主地位,尼产棕榈油出口到欧、美、亚和全球其他地区。早在1911年,西非英属殖民国年产棕榈油即达到15.7万吨,而其中75%来自尼。随着石油的发现,和随后几年脱离英殖民统治,尼棕榈业开始走下坡路。1966年,马、印产棕榈产量开始超尼。实际上,1870年,英统治者即开始将棕榈自尼引种到马来西亚。1934年,马出口棕榈油就曾超越尼,如今,马是继印之后全球第二大棕榈油生产与出口国。
目前,尼自产棕榈油近百万吨,但本地消费近270万吨,供需缺口在170万吨左右,其中自产棕榈油中90%用于面条、食用油、饼干、薯条、人造黄油、谷物食品、烘焙等食品生产,10%用于洗涤、化妆品等非食品业。
重振尼棕榈业,需要规模化的投资者,而非小农式经营。专家估计,尼若实现棕榈油的自给自足,至少需要需要300万公顷的棕榈种植面积。尼棕榈树分布地带纵跨24个州,自尼日尔三角州到东南地区,适宜棕榈种植的地域广阔。尼80%的产量来自分散的小农户手中,农户拥有的棕榈树大都处于半野生状态,依靠人工采摘、加工,各环节生产率低下。据FAO统计,全球棕榈油的需求呈阶梯式持续增长,行业发展有巨大潜力。过去,尼政府对此行业的关注与投入不够,即便如此,尼若实现棕榈业的跨越式发展,也不能仅仅依靠政府对小农户实施的简单补贴救济,而需要大的信贷与资金支持,与上规模、有实力的投资者。尼重返昔日霸主地位,尚需一定的周期和时日。(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