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资讯抢鲜报
李长安委员: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需要“组合拳”
2016-03-04 11:13:00
 

  “也许有人会觉得,长江有那么多水,多一点少一点没什么关系,但是如果从四亿多人口靠这条江流生产、生活的角度祭敖包,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真是大意不得,一旦出问题,后果不堪设想。”专业研究领域为环境地质的武汉理工大学教授李长安委员自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后,将研究领域由中国西部转向了长江水土保护。

  “我觉得自己就生长在长江边,有义务有责任为这条江流的生态保护做些事。”

  2001年,李长安作为武汉市人大代表,把设立长江日带上了武汉市人代会,本次政协会,李长安又把这个建议带上了全国政协会。17年间,李长安几乎徒步走遍了长江各段,有的江段带学生去调查过几次。

  “长江生态基本良好,但是也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亟需重视。”亲历长江流域生态变迁的李长安认为,对于长江目前的生态,应有这样一个整体判断,对于出现的问题,要用系统保护和综合保护这样的组合拳。

  “目前有‘水十条’、‘土十条’、‘气十条’,那是否可以适时出台‘绿色十条’?是否可以根据长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出台一部专门的立法?这在国际上是有先例的。”

  这次政协会,李长安准备了三份有关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的提案。“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一要靠法律、二要靠制度、三要靠科学研究。”

  在呼吁尽快制定“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建议中,李长安提出,应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作为纲领性规划,其他“规划”都应在此框架下制定。“而且对如长江这样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保护画出红线,并加大考评。”

  同时,李长安认为,保护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科学研究方面也要跟上,不仅是政策制定层面的社科领域的研究,更需要自然科学层面研究的跟进。“比如国际上现在很重视对于地球表层关键带的研究,我们就应跟上。”从李长安的专业视角看来,对于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研究应从两个纬度来关注,一个是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一个是气候变化对其的影响。

  “对人类一项活动行为,一定要抱着两面性的思维来看。比如在武汉到宜昌段,有一段长江是九曲回肠,一来不利于排洪,二来船舶行驶也不畅,于是就采取了人工裁弯的方式,初看,这样的举措,效益很明显,但是现在看来,这一段水域与洞庭湖水域的关系因为发生了改变,又产生一些新的问题。”李长安委员希望,相关部门有这样一种共识:长江流域是一个完整的自然地理单元和生态系统,上下游、主支流、左右岸之间相互联系,具有整体演化的特点,同时长江流域又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需要在流域“生态共同体”共建的理念下,将生态环境保护从过去的局部关注提升为流域生态安全的全局关注。

  “如果公众都行动起来,人人都自觉参与和践行环境保护,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绿色化转变,将可以带来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作用将胜过政府数百倍的投入。”李长安认为。(记者 修菁)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人民政协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