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洋货”
走红京津冀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位于北京丰台区资和信商场负一层的东疆进口商品直营中心顾客盈门。
“店员跟我说店内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3000余种商品,还都是百姓生活特别需要的,价格也与网购相差不多,让北京市民在家门口就能真正享受到自贸试验区的改革红利。”市民顾女士笑着说。
“我们的商品来自全球,涵盖了酒品、乳类、粮油、冰鲜肉类、海鲜、保健品、日用品、母婴用品等,全部为全球直采,减少了流通环节;同时,借助天津自贸试验区的政策红利,这里的商品不仅品质上乘,价格也格外亲民,大多比市场同类商品价格低20%至50%,普遍受到了市民的认可和欢迎。”天津东疆进口商品直营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丽景介绍,“比如,一只三斤的进口帝王蟹售价298元,波士顿龙虾每斤售价78元,同时,中国检验认证集团还为直营中心商品量身定做唯一身份证‘二维码标签’,提供溯源服务,保证商品的品质和可追溯。”
截至目前,东疆保税港区已累计批复设立直营中心20余家,涉及天津市、北京市、河北省、山东省、青海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未来,东疆还将继续在天津津南、汉沽、生态城、蓟县,河北省石家庄、唐山、承德,山东省德州,云南大理,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包头等地陆续开设进口商品直营中心,覆盖京津冀,辐射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构建环渤海湾的自由贸易带,将更多的消费体验带给当地消费者,形成具有东疆自贸试验区特色的网点布局,推动直营中心成为东疆乃至京津冀的品牌。
园区是桥
联通你我
2014年8月24日,天津市与河北省签署了共同建设冀·津(涉县·天铁)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等5项战略合作协议,冀·津(涉县·天铁)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成为了河北承接京津功能疏散和产业转移的40个重要平台之一。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河北冀鑫杭萧钢构绿色住宅产业化示范项目、天津汇日保温一体板、鑫工农业机械、邯郸市京通新型保温材料热渣棉项目将在涉县冀·津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落地生根。商机因园区涌现,资源向园区流淌,物流、资金流向园区汇集,京津冀三地产业在此对接、汇集。
冀·津(涉县·天铁)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的建设,是津冀两省市协同发展的一次大胆尝试,示范区的建设将拉动冀西南区域经济发展,并推动天铁公司向精品钢材、装备制造产业延伸,向非钢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实现天铁绿色发展。并且为京津冀功能疏散、产业转移搭建了重要平台,给涉县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两年来 步稳蹄疾
记者从天津市合作交流办了解到,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包括中石化国家原油储备库、华泰汽车总部及汽车生产基地在内的一批京津冀重点项目先后在津落户,选址天津的国家电网客户服务中心2300多名客服人员已经进驻,共承担天津、北京等13个省的95598服务业务。
同时,天津相关部门不断推进功能承接平台建设,落实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规划,与北京市、河北省相关政策有效对接,推进三地产业合理布局。推动国家和三地共同投资设立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基金,支持京津冀产业技术创新、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重大项目建设。截至去年10月底,天津市共签约承接北京项目1218个,协议投资额2867.14亿元,在谈项目达2331个。已签约项目中,包括鼎晖基金资产管理总部、中轨集团新能源功能总部等总部企业97个;清华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产业化基地等科研机构25个,淘乐思幼儿教育产业基地等教育机构11个;京津冀综合医院等医疗机构11个;中国特检院南港技术中心等事业单位3个;中大诚信国际商业保理、中金富邦资产管理、瑞元投资管理中心、国美融资租赁等金融机构89个;英飞尼迪创业投资、天津生物云计算产业园、金钟节能技术产业园、乐视超级生态城等产业投资项目982个。
十三五 全面开花
天津市合作交流班主任张建国介绍,“十三五”期间,天津相关部门将继续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落实与京冀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天津市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要求,着力抓好产业协同的率先突破,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完善产业协同合作机制。建立健全与京冀对口合作部门的协调会商机制、商协会的跨区域联动合作机制,推动形成多层推进、协同互动的产业合作体系。
共建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加强各类承接平台规划建设,明确承接平台的产业定位,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打造优势产业聚集区。推进津京、津冀合作产业区、示范区、创新社区建设。积极搭建产学研协同对接平台,促进科研成果实现区域转化,提升区域协同创新水平。
推动支持天津企业“走出去”。充分发挥政府在重大产业政策的重要引导作用,推动企业“走出去”到北京市、河北省等周边地区布局产业链,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